2017年02月03日 星期五
脱贫后的关帝村 科技培训不断线儿
本报记者 王海滨

    1月16日下午,长治市科技局干部韩卓又要去壶关县店上镇关帝村,他是这个村的第一书记。他说,赶在年前,要提早和村里对接好明春的旱地蔬菜技术培训议程,联系好科技专家和优良西红柿、豆角、青椒等种子事宜。

    关帝村是长治市科技局帮扶的三个贫困村之一,科技局60名党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对口帮扶贫困户216户、贫困人口556人。每个村都有一名机关干部当第一书记。关帝村去年已经脱了贫,其他两个村将在今年和明年摘掉贫困村帽子。韩卓说:“关帝村虽然脱了贫,但县里的扶持政策还不变,我们还要扶上马送一程。”

    关帝村在距离长治市区50多公里的东部山区。刚刚下了一场小雪,关帝村显得安静、洁净、清净。

    进入村委办公室,村长杨国红和会计正在核算贫困户劳力出工工资明细。关帝村共有235户600多人,“实际常住人口只有百十来人”,杨国红说:“好多老年人都跟着儿女去了县城或外地。去年108户脱贫,现在全村已经整体脱贫。”他介绍,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真正做到了一个不掉队。

    跟着杨国红走了3户村民,进入马三宝的小院,打一声招呼推门入屋。71岁的老马挂着老花镜,正在看一页上一次村里技术培训的小资料。老马原来是村里的种地能手,“现在不行了,身体老啦,技术也不跟趟了。”老马自己说自己。

    踏着积雪,谈着脱贫之后的打算。杨国红说:“现在,村民的生活是很滋润的,粮食自足,菜窖里储备了一冬的蔬菜,公路村村通,水电进家门,国家的扶贫政策几乎覆盖保障了民生的所有环节。眼下的生活生产没有问题,我们今后要在长远发展上下工夫。”

    “我们村没有特殊产业,但土地资源不错。”杨国红说,“无污染的山区环境和气候条件,能够生产出优质的旱地蔬菜。这里种植的旱地西红柿、豆角和青椒,质优价高,有人上门收购。” 村里鼓励帮扶了3户种植大户,他们每户种了30亩地。杨国红说:“现在种地要靠新品种高科技,传统办法和老品种一亩顶多收入千把块钱,而新技术新品种一亩收入就能过万。”为此,长治市科技局把技术培训和引进优良品种作为扶贫的重要工作。连续不断组织旱地西红柿种植技术、中药材种植产业技术、核桃林地连翘栽培技术、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等专业技术培训。韩卓说:“虽然关帝村整村脱贫了,但我们的科技培训还要加强,智力扶持不停步,要让村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真正走上稳定小康的大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