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追星护箭, 他像一匹永不疲倦的战马
文·本报记者 李 伟 通讯员 何 玲
马国忠向年轻同志耐心地讲解岗位知识。 涂振伟摄

■周一有约

    12月11日零时11分,搭载风云四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当晚,指挥控制大厅灯火通明。在控制系统的岗位前,一位身材壮硕、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高卷着防静电工作服袖口,鼻梁上架着厚重的黑框眼镜,一边聚精会神地查看电脑屏幕上的行行数据,一遍奋力敲击着键盘,思维火花随着飞舞的指尖不停跳跃。

    他叫马国忠,现任中心技术部测发总体室的系统工程师,在发射任务中肩负控制系统的技术把关和抓总重任。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老马”,其实“老马不老”。2001年考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毕业分配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参加工作12年来,马国忠先后圆满完成航天发射任务60余次,组织排除重大故障40余起。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紧急任务面前,他能像一只铁打的战马一样不眠不休。

    那是2016年3月22日,某型号卫星发射任务准备现场。由于此前的总检查测试中,控制系统的速率陀螺电机信号突然出现重大异常,岗位人员几番重新测试问题都依然存在。行家都知道,速率陀螺是火箭飞行过程中用以感知判断姿态和方向的重要设备,它的运行状态直接关乎火箭发射的成败,容不得半点差池和丝毫隐患。

    马国忠带领岗位人员,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处置预案,并火速上报阵地领导小组。阵地指挥部高度重视,要求必须彻查问题原因,尽快排除故障隐患。

    为不耽误任务进程,马国忠和控制系统的工作人员,白天上塔架检测设备,晚上回大厅分析问题,废寝忘食,脑海中唯一的念头就是揪出那个威胁火箭飞行安全的症结。时针在表盘上转了一圈又一圈,熬夜的咖啡冲了一杯又一杯。

    凌晨6点,最后一缕星光渐渐隐去,马国忠的归零报告按时顺利出炉,终于赶在火箭实施燃料加注前排除了这项重大故障。

    此刻,马国忠和战友们已经连着加班了三天两夜。厚重的镜片难掩布满血丝的双眼。

    按说,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连轴转了几十个小时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下,可马国忠洗了一通冷水脸,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发射预案的撰写工作当中。

    “老马就是这样,一扎进任务里,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控制系统指挥员郝军,与马国忠搭档配合了快10年,在他看来,在追星护箭的路上,马国忠就像一匹奔腾的战马,一直都在冲锋,仿佛不知疲倦。

    2016年7月27日,是彝族传统的火把节,本该是当地人民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但马国忠却没法陪家人一起庆祝。在距离市区68公里的发射场上,某型号卫星发射任务正进入关键阶段,而控制系统却接连出现了三个故障,让原本就不轻松的工作愈发繁重。白天满场区奔波,夜里加班分析论证,一连折腾了两天两夜,故障却始终没有显现真身,熬得几名年轻人都有点招架不住了。而老马却以“不解决问题誓不休”的态度,神经高度紧绷地坚守在塔架上,更换故障单机、重新单元测试、评估关键参数。

    终于,在第三个夜晚,“老马”板了三天的脸上展露出一丝放松——问题隐患得以消除,火箭可以按时点火。

    当火箭在沥沥细雨中腾空而起,坐镇指控大厅的马国忠,仔细检查了电脑屏幕上箭上设备反馈回来的各项重要参数和单机状态后,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明天,我要睡个懒觉,睡个懒觉,睡个懒觉!”平时不苟言笑的马国忠突然间诙谐幽默一把。身边的同事发现,那双时常布满血丝的双眼透出掩饰不住的疲惫。原来,“老马”不是不累,只是在追星护箭的道路上,他选择了“不顾疲倦”。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