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养猫史话
文·谢成侠

■科林碎玉

    猫在中国饲养的历史比不上其它家畜悠久,但至少也有2500年以上。家猫的祖先是几种不同种的野猫,中国的猫究竟起源何种野猫,迄今尚难定论。

    我国的历史文献都认为,猫由野猫演变而来,而且称野猫为“狸”,家猫也叫“狸猫”。猫字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韩奕》:“有熊有羆,有猫有虎。”这是对周宣王(公元前827—782年)的颂歌,既与虎并论,谅必还是一种野生的猫。《礼记》中说:“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这明显说明,古人养它们是为了除去损害庄稼的田鼠和野猪。《吕氏春秋·贵当篇》更指出:“狸处堂而众鼠散。”这可证实春秋战国时代,猫已被人养在家中。

    西方考古学家认为养猫在古埃及最早。美国纽约市大都会博物馆陈列的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相当于我国殷代盘庚时期)古墓中的一幅图,一只猫坐在椅子下,右前肢还抱着一只鸭子。埃及与巴勒斯坦有商务往来,猫即被带到中东地区。雅典考古学博物馆保存着一座大理石雕刻,展示二人各牵着一只犬和猫,观它们搏斗,这是公元前480年的文物。到公元开始后,罗马帝国时代,才有多数猫散布到中欧,从此北非的猫又与当地的野猫混血。

    在东方,印度至少有2000年养猫的历史。有些学者认为,猫是由埃及经巴比伦传入的。但暹罗猫有其独具一格的毛色,有人说是本地原产,也有人认为是由印度猫突变的结果。总之,这些认识莫衷一是,尤其对中国养猫的历史,外国学者更是众说纷纭。鲁炳逊(Robinson,1984)则说,在公元前200年(亦即秦汉之际)中国才有驯养的猫,不知其根据何在。日本上原虎重的《猫的历史》中说,中国猫在西汉末年才家畜化,并在奈良时代前不久,经朝鲜输入日本,其中优良者称为“唐猫”,并受到尊重云云。

    野猫的种类很多,与中国有关系的,有下列一些:金猫(Folis temmincki)黄色,生存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各国,它与非欧二洲完全隔绝;丛林猫或称薮猫(F.chaus),分布在亚洲南方,包括我国西南地区,也不与欧非二洲有联系;欧亚野猫(F.silvestis),亦分布到中国;中国沙漠猫(F.bieti),见于内蒙古及其南部;豹猫(F.bengalensis),在我国分布很广,从东北、华东、台湾到海南都有,呈现豹斑,也很类似家猫,而个体较大。这些野猫按理即可就地驯养,不待从欧非远处而来。

    家猫形成后很久,古人渐有相猫的经验,用于选种,起到进化的作用。传说我国曾有《相猫经》,可惜已失传,宋代陆佃《埤雅》指出:“猫有黄黑白驳数色,狸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齿,以尾长腰短,目如金银及上腭多棱者为良。”元代俞本宗《家常必备》辑有“相猫儿法”,内有一首诗诀:“猫儿身短最为良,眼用金银尾用长,面如虎威声要撼,老鼠闻之立便亡。”另一首:“露爪能翻瓦,腰长会走家;面长鸡种绝,尾大懒如蛇。”同时更指出:“口中三坎(即棱)捉(鼠)一季,五坎捉二季,七坎捉三季,九坎捉全年;花朝口咬头牲,耳薄不畏寒;纯白、纯黑、纯黄,若有猫儿这样毛色,不必拣;看花猫法,身上有花,又四足及尾花俱得过,方好。”近200年,有王初桐《猫乘》和黄汉《猫苑》两部木刻本,分别印于嘉庆三年和咸丰三年。二者各有特点,而以《猫苑》的内容更丰富,其中记载相猫法甚详,与《相猫经》可誉为我国养猫史空前的名贵著作。

    古籍上有许多与猫有关的故事。例如《旧唐书·后妃传》说:萧良娣被囚,大骂武则天:“愿阿武为老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唐人张博爱猫,视事后归来,数十头曳尾延颈,盘接而入,常以绿纱为帷,聚猫其中为戏,时人称他为“猫精”。宋明二代猫在宫中皆有官员食俸,随伴帝王为乐。民间养猫的珍闻亦不少,例如乾隆末年,杭州金某家素贫,因养猫致富,多达数百只,有饲养婢仆数人,猫死则墓葬。又俞母好猫,常畜百余只,雇一老妪专事喂养,闺房之内,无处非猫。

    关于古代家猫的品种,《猫苑》中介绍这样几个:香猫,出大理府,纹如金钱豹,东汉王逸称为神狸。蒙贵,似猫而大,捕鼠甚捷,有黑白黄狸四色,产暹罗(今泰国)者最良,安南(今越南)亦产。以船带至广州,常猫见而避之,豪家每以十金易其一,粤人所称洋猫即指此。四耳猫,耳中有耳,出四川简州,善于捕鼠。狮猫,形如狮子。歧尾猫,产于广东南澳,其尾卷,形如如意,捕鼠极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