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防范无人机,应相“机”而动
■科报讲武堂

    本报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胡怀宇  高 伍

    据悉,美国通用原子能公司研制的喷气式大型无人机“复仇者”ER完成首飞,该机续航力在原“复仇者”无人机基础上大幅度增长,具备较强的隐身性能,总载弹最大可达3.6吨。俄罗斯曾指责该机具备潜在的核攻击能力,是违反“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新型武器。那么,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式无人机,特别是具备“特殊”能力的无人机来说,我们应该如何防范?

    对此,防空兵学院靶机教研室主任孟祥忠表示:“无人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有人飞机去执行一些侦查和攻击任务。虽然,该型无人机相比于现有无人机,作战性能大幅提高,但对于制空权的争夺不是一两件武器就能占有绝对优势的。对于地面防空,无人机作为目标,有相较于有人机的优势与劣势,抗击无人机同样是在抗击有人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

    当前,无人机不仅种类繁多,大的和有人战机无异,小的宛如昆虫一般,而且很多具备了隐身能力,机动性也大大增强。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美国军方正在测试一种名为“Phaser”的专门打击无人机的武器。这是一种高功率微波辐射发射器,可以向目标发射出一束微波能量,烧毁无人机等目标内部的电子元件。

    我国也逐渐开始了对付无人机的装备研发。如第十一届珠海航展期间,一款名为“袖剑”的防空导弹亮相。它只有40厘米长,重量仅4千克。现场技术人员称,“袖剑”是国内第一款以反无人机为主的便携式防空导弹,堪称无人机杀手。

    相比于微波武器“Phaser”,传统的动能武器在技术上更成熟更可靠,经过了实战的检验,目前看更能满足眼前的需求。

    然而,孟祥忠指出,“微波武器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对抗无人机的主要手段之一。高功率微波辐照目标表面之后,可产生一系列的热学、力学等物理和化学过程,使目标的某些部件受到暂时或永久性损伤。”

    “实际上,要想防范无人机,打击手段的创新当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它。为此要建立网络化预警体系,要建立对空观测网,加强对无人机的预警。同时,针对无人机的特点,还要断其‘神经’,对其实施电子干扰,使无人机飞行和作战任务的执行受阻,降低无人机的作战能力。”孟祥忠说。

    他介绍,美国研发了一款反小型无人机的“无人机防御者”,其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束能够以30度角的圆锥轮廓“扫描”,对可疑无人机的控制信号以及GPS导航信号实施干扰,有效作用距离为400米。无人机在受到干扰后便处于失联、失控状态,这种物理的软杀伤办法不会对处于无人机附近的人群造成附带损伤。

    “对付无人机还要打击其根本,即打击无人机起飞控制平台,对无人机的起飞控制平台实施硬杀伤。”他表示,多数无人机是由在地面、舰船的发射装置发射升空,或母机空中投放,也有部分无人机采用地方滑跑起飞的。由于许多无人机的航程有限,多数起飞平台仅有5—100千米的纵深。这就给防“机”于未飞提供了条件。

    由于无人机飞行高度基本在地面防空武器的有效射程之内,加之大部分无人机飞行速度慢,外形可见光光学特征明显,为地面防空武器有效抗击危机提供了条件。

    “因此,还要构建弹炮结合,梯次配置的地面防空火力体系,使地面防空火力体系互相衔接与重叠,构成远中近和高中低超低空相结合,弹炮混编的地面防空火力体系。”孟祥忠说,针对目标发现困难,采用分散指挥为主,充分发挥各级指挥员的能动性,通过集火和分火射击相结合,达成远程拦截和抗击的突然性及猛烈性。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