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除了懂ABC式科研,还要融合设计
文·武夷山

■字里行间

    前不久,欧盟一位科技政策专家来本单位作学术报告。在讨论环节,他说有一本书的意义可与范内瓦尔·布什的名著《科学——无尽的前沿》媲美。他说的这本书就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The New ABCs of Research: Achieving Breakthrough Collaborations(基础-应用结合型的新型科研:实现突破式协同)。众所周知,科学研究习惯上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等几类。本书标题中的ABC,是Applied and Basic Combined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本书副标题的含义是:要想做出突破性的技术产品,就得先实现突破性的协同。产品是硬的,协同是软的,但没有高水平的“软”协同,就难以诞生高水平的硬技术成果。

    本书作者是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Ben Schneiderman(本·施耐德曼),是该校人机互动实验室的创办人,并担任此实验室主任达17年之久。他的名著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用户界面之设计:有效人机互动的策略)在2016年5月已经出了第6版。他虽然不是科技政策专家,但本书对于科技政策专业研究人员亦很有启示意义。

    他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也有不少技术可供应用,人类的追求与抱负也越来越宏大。为应对挑战,实现人类的宏大理想,就需要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他称之为ABC原则;需要将科学(science)、工程(engineering)与设计(design)融合起来,他称之为SED原则。ABC式科研一般分为几个步骤(书中称为“生命周期战略”):选择一些通过采取行动能够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采用观察、干预、受控实验等研究方法;将多样化的个人与组织聚拢来形成团队;对创意和原型进行测试检验,并加以接地气的干预;促进成果的采用,评估其社会经济影响。经过这样的周期,既产生了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又产生了新的理论。

    在科学、工程与设计三者当中,本书付诸“设计”的笔墨较多。施耐德曼教授阐述了当代的“设计思维理论”,然后指出,设计的作用不单单是提高效率和改良,事实上,设计过程就是以人为本的过程,这对于意义和功能的发现至关重要。他指出,设计领域本来就拥有重视团队、善于协同的传统,头脑风暴、共享环境等协同手段不仅带来了更多的视角,而且,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促使他们展示卓越、相互学习。多样化的团队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这样的团队能带来不同的经验、技能和科研能力。

    施耐德曼教授对于自己倡导的理念是身体力行的。他的教学思路就与前述“ABC式科研的一般步骤”基本吻合。例如,他让学生们在外部委托的一个项目上花12周左右的时间。学生们要学着撰写项目申请书,作简短的文献综述,参与产品设计(从绘制粗糙的示意图到做出产品原型,以及开发出一版又一版的用户界面)。在班级讨论、可用性测试和专家评审等环节都提出了大量质疑,产生了一些新思路,学生设计团队吸收这些反馈信息后,对设计进行多次修改,最终把成果提交给客户和全班同学。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们就能够将科学、工程与设计融为一体,敢于面对现实世界中的挑战性难题。

    英国研究理事会前主席、英国文学专家Rick Rylance在发表于《自然》杂志的书评中说,该书在职业心理学方面的论述较深入。施耐德曼谈到了教授群体中女性代表性不足的问题;精彩地讨论了人类协同动力学的相关问题;除了伙伴关系、团队的最优规模、团队所需的技能组合等问题外,他还特别讨论了领导力、地位管理、中介、目标确定、不同性格研究人员之间的沟通等问题。Rick Rylance指出了本书的缺点——提供的案例(德国夫琅和费学会、美国贝尔实验室、谷歌公司、Jana公司等)还不够充实。笔者认为,若说本书可以与《科学——无尽的前沿》相媲美,恐怕是夸大其词了,但是,本书的思路值得学者们讨论和辩论,书中的一些建议也是具有操作价值的。

    作者:本·施耐德曼

    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2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