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操秀英
“不好意思,晚了一点。”会议室的房门推开,许开成带着几分寒意走进来。
当天,身着深灰色夹克的许开成,和去年12月18日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诚智能”)挂牌时被记者簇拥着时一样的和蔼可亲。不一样的是,相比当时,讲起特种机器人,他更加笃定和有底气。
年已七旬的许开成是开诚智能的董事长,也是民营企业唐山开诚的创始人。去年,矿业装备巨头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重工”)通过资本市场重组并购了唐山开诚。此举当时被视为中信重工进入机器人领域的重要信号。
事实证明这次合作是对双方的大大利好:“从今年2月份正式投产到现在,我们已经完成1100多台订单,到年底实现今年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开诚智能在机器人领域树立了品牌。”
从消防领域开启特种机器人的宝藏
“一年一大步,两年翻两番,三年创新高”,自新开诚智能挂牌时,便绘就了未来发展的新蓝图。
振奋人心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在冰冷的数字上。“说实话,刚开始心里不是很踏实。”许开成坦言,虽然知道特种机器人有很大市场空间,但他也不确定现阶段是否有那么多人能接受并购买特种机器人。
市场远超预期。“去年中央提出《中国制造2025》,再加上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高,特种机器人迎来了大发展的机会。”许开成说,现在,找上门的客户越来越多,每天都有前来考察的人员。
不仅销路打开,开诚智能还从市场反馈中找到更多机会。“我们已经从最开始的煤矿井下抢险机器人、消防机器人,扩展到城市管网巡检机器人、洗消机器人等20多种机器人。”许开成说。
“不久前,我们在和地方相关管理部门接触时,他们提出希望我们能开发出针对酒厂高温环境的机器人。”许开成振奋地说,“以前谁能想到酒厂也是高温环境?只有开始做了,才知道需求有多大。”
说起这些,许开成滔滔不绝,像是找到一个巨大宝藏一样兴奋。
责任和创新是根本
套用句老话,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不少厂子都接不到订单,怎么开诚那么红火?要知道,这可是我们坚持了10年的事情。”许开成不无傲娇地笑着说。
事实上,10年前,当他决定开始捣鼓机器人时,公司上下不少人反对。
开诚智能的机器人事业起源于许开成的一次经历。他回忆,一次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炸后,由于井下情况不明,救援队不敢贸然下井,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在等候中流逝了。
那时,煤矿工人出生的许开成,刚刚在美国巴尔迪莫工业展上接触到机器人,他就此萌发了研发矿用机器人的想法。“当时我只想做个可以到危险环境下代替人、提高救援效率的机器人,免费提供给矿山用,没太多想挣钱的事。”许开成回忆。
然而,机器人技术综合复杂,必须要有大投入才能见成效。“研究了一下,觉得难度很大,但我们开诚有一个传统,难度越大越有劲头,能学东西。”许开成说,尽管当时不少人说老许有钱了就瞎花,而且由于非生产必备设备,矿用探测机器人研发出来后,除了免费赠给煤矿使用的外,基本没销路,但他还是坚持不菲的研发投入。
这或许源于他想救更多人的朴素情怀以及对技术的偏执。“特种机器人用在‘人不能近、人不能及、人不能为’的地方,代替人进行高危或者有害的工作。”在许开成看来,这与时下许多炒概念的机器人不同,是刚需。
时至今日,尽管特种机器人已经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他依然没有忘记最初的想法。“我现在去和地方领导谈特种机器人的‘产业落地’,都是看对方是否真的喜欢特种机器人,是不是真的想为老百姓的安全做点事,如果没有这个意识的话,给再好的条件我也不考虑。”在这方面,许开成很固执。
他说,看到消防员们拿到机器人时把它们当宝贝的神情,是他最开心的事。
精彩故事还在继续
无疑,中信重工是许开成和开诚智能“中国特种机器人梦”的重要助推者。
“当初谈合作时,公司上下也有不同声音,说实话我本人也考虑了很久。但目前来看,这是个正确的决定。”许开成感慨。
中信重工在并购开诚之初就表示,中信重工要在战略上引领,在资源上支持、在业务上协同,在运营管理上保持新开诚的独立性、自主性、灵活性;要最大限度地的运用好、发挥好中信重工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在技术、装备、市场、客户、资金、品牌上全力支持新开诚的发展。中信重工兑现了承诺。
“他们没有给我们太多限制,公司运转还和以前一样。”许开成说,“而且确实给我们对接了很多中信重工内部及国际资源。”
中信集团的战略发展部和业务协同部也会及时对接各种资源,“他们对市场跟踪的信息非常及时,比如说,有家国外公司传感器很好,他们会立刻推荐给我们。”许开成说,正因此,他们将产品推广期从通常的3年缩短到两个月。
与徐州携手打造华东最大的特种机器人生产基地、参加故宫消防演练、在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上受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的关注……开诚智能特种机器人的精彩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