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学位点是否合格要看“产品”
□ 眉间尺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16年学位点动态调整结果,共有576个学位点被撤销,涉及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其中包括大量博士学位授权点。从舆论反应看,人们对这次学位点“瘦身”普遍持肯定态度。

    目前,学位点建设和评估普遍重视专家的意见。按有关规定,专家组成员一般是本学科领域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生导师。专家具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当然应在评估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同时也应考虑到,学位点不同于科研站,它虽然也承担科研任务,但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人。衡量一个学位点是否合格,固然要把引进了多少著名学者,发表了多少论文,举办了多少学术活动等作为重要指标,但更根本的则是为国家培养了多少合格的人才。而师资队伍、学术活动和学术成果,只构成人才培养的条件或旁证,并不能直接等同为人才培养的成绩。

    全面、客观、公正的了解学位点的人才培养状况,还需要直接倾听被培养者的意见,包括在学的学生和毕业的校友。因此,学位点的日常建设和评估中,除了目标定位、研究方向、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资源配置、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考察外,还应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实况追踪。在学学生对学位点教学等各方面的感受和意见建议,以及毕业校友择业和从业的经历和体会,是对学位点人才培养状况的直接检验。实际上,不少发达国家都已把校友与公众听证会纳入学位点评估的程序之中,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从操作性来看,现在,很多高校都重视校友会、系友会的建设,特别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名校、大校,往往设有专门的机构和工作人员负责对校友、系友成长状况开展动态汇集,长期以来已经积累了宝贵的校友“大数据”。如果以学位点为单位,按照人才培养的指标体系,对此类数据作出社会学意义的分析,其结论一定会成为某个学位点是否应继续存在或如何改进提高的最直观的佐证。而在学位点日常建设中,把建立与各领域校友的沟通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制度化、经常性地听听校友们的意见,无疑也有助于及时校正学位点的发展方向和教学重点。

    学位点动态调整,对我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具有导航仪的意义。在现有的评估体系基础上,充实完善学生发展跟踪调查数据体系,抓住学位点人才培养实绩这个牛鼻子,进而牵动教学资源重组、科研人才流动,师资队伍重塑,课程体系改革等一系列举措,才能进一步带动高校学科布局乃至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准,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