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先武 通讯员 吴 旭 姚 冰
9月19日。礼堂里,掌声四起!
千余双年轻学员的目光,如聚光灯般投射在讲台上一名政治教员的脸庞。这名教员叫王晶,36岁,学员们喜欢称她“晶姐”,这是她上的第2007次政治课。
在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政研中心,像王晶一样的青年政治教员有45人,平均年龄35岁。这群80后教员所讲授的每门理论课,都深受90后学员们的欢迎。今年7月,该中心党总支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不但自己坚信,还要以情理让人信
80后教员,能把课讲好吗?
“林中有两条小路都望不到头……属于我的这一条我要一直走到天涯……”新学员入学后的第一堂政治理论课,教员丁郁结合自己的新兵连经历,即兴唱起电视剧《中国霸王花》主题歌《林中小路》。悦耳动听又饱含深情的歌声,一下子拉近了和学员的距离。
教员赵燕敏讲授法律课时,将教室布置成模拟法庭,由学员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一场“官司”打完,课程知识点全部呈现在学员眼前。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教研中心主任俞红彻夜未眠。第二天上课,她用“一张图”形象直观地为学员们解读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育人岂止在课堂。这个群体经常“送学”到学员中间。他们与学员营连挂钩,结合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国内外重大事件发生以及学员军政基础强化训练、寒暑假返校、毕业分配5个时机,通过参加连务会、班务会等形式,跟踪掌握思想动态,认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被学员誉为成长路上“引路人”。
这个青年政治教员群体,优势在于年轻,容易与学员拉近距离;但劣势也在年轻,需要经验和学识的积淀。面对信息360度无死角的当今时代,这群年轻的政治教员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能胸中有,才能说服人。这个群体的每个人,如果没有研读过十几本甚至几十本理论书籍,没有整理出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就拿不到走上讲台的通行证。
一次,大学理学院发起“我最敬爱的好教员”网评活动,得票前10名教员中,这个群体的教员占了5个席位。
瞄准问题“靶子”,才能解开思想“扣子”
俞红时常感到:青年学员正经受着各种错误思潮的巨大冲击,虽然听得懂理论解释,却常常看不清具体问题。
于是,他们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撬动课堂的支点,围绕社会思想政治的热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理论认知上的难点和联系实际运用上的疑惑点,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有效回答学员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每一门课程开讲前,他们都会给学员留下联系方式,告诉他们遇到问题随时可以和教员交流;每堂课的前一天,他们都会收集学员意见建议,针对性调整充实授课内容,课堂上经常充满了激烈的辩论。
2014年下半年,教员卢贵林发现学员们普遍关注香港“占领中环”非法集会事件,但因为各类信息良莠不齐,导致学员认识深浅不一。卢贵林精心打造了一堂专题课,层层剥茧、透彻分析,拨开了学员思想的迷雾。
近年来,这群青年政治教员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地方高校、走进基层部队,积极宣讲和解读习主席治国理念,先后作报告500余场,听众达70余万人次,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被基层官兵和群众亲切地称为“编外指导员”。
抢占网络阵地,要让课堂与时代对接
青年学员都是“网络一代”,在网上常常面对“天使”和“魔鬼”的争夺。如何才能让青年学员不被“魔鬼”左右,而走向“天使”的一侧呢?
一次课上,教员朱玮讲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史时,有学员提出,网上有人说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是美国人和国民党打赢的,这怎么理解?
朱玮当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鼓励学员大胆说出自己的疑惑,组织展开讨论。课后,朱玮要求学员阅读相关书籍,成立小课题组,分别围绕“国共两党如何对待日本侵略”“谁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为什么有人不断抹黑党的抗战历史”三个问题进行学习思考。
接着,朱玮请各组学员代表介绍研究成果,再通过案例讲解和正反辨析, 层层剥茧,把八年抗战的历史背景分析透彻、国共两党的贡献作用讲解明白,帮助学员搞清楚网上言论为什么错、错在哪儿。
必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这是责任所系。这个群体吸收鲜活的“时代元素”,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构建交互式网络教学,研发了思想政治育人基础工程五维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系统,建成6门主干课网络课程、200多堂网络微课,成功将政治理论课搬到了网上。
他们还成立了一个面向在校和毕业学员的网络工作团队,学习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琢磨网络传播的特点技巧、掌握运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增强网络交流能力;在网络平台开设课程答疑、学业辅导、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婚恋指导,逐渐与学员建立起感情纽带。
去年5月,教员们发现学员对网上流传的质疑英雄话题存在困惑,立即展开舆论引导,撰文分析,收集视频、动漫、电子相册等各类素材,按照学员的认知规律,从历史到现实、从表象到实质分批次在网上发布。发帖每天被学员点击阅读上千次。大家纷纷留言,为教员们捍卫英雄的声音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