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12日 星期一
与其慢慢熬死,不如加紧创新
——铜和钨的“创新感悟”
文·王 宇 秦 宏

■今日头条

    在当前企业经营加剧分化的背景下,创新,正成为一些资源型企业扭转困顿、发展壮大的唯一出路。

    一家铜企的“断臂求生”

    十年前,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位于我国铜产业重地鹰潭的大批中小型铜企,靠生产阳极铜或铜材初级加工品,一度活得很滋润。但近年来,市场上铜材初级加工品严重过剩,每吨电解铜价格由8万元一度跌至2万多元,一大批规模小、资金少、耗能高的企业被挤出市场。

    江南铜业也曾面临“倒下”的危险:公司最困难的时候,积压了上千吨粗铜产品,资金链几近断裂。躺在厂房一角的那个阳极铜冶炼炉,便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高精尖铜产品从来不缺出路。困境中的江南铜业,果断关停粗铜加工生产线,并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技改和科研创新,转向生产技术含量高和市场潜力大的终端产品磷铜球,最终得以在市场寒冬中逃过一劫。

    一家钨企的“草根逆袭”

    十年前,章源钨业还是一家以钨冶炼为主、年营业收入只有数百万元的小企业。通过与科研院所合作、壮大自身研发力量,收购国外研究机构等强化创新的措施,如今,章源钨业拥有了大批技术发明专利,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其他重大科技项目30余项。公司已发展成集钨矿开发与深加工、新材料、科研院所、金融等于一身的多元化经营上市公司。

    “在技术上你不立志超越,你就会被别人卡脖子。只有让自己的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才有决定市场的话语权。”章源钨业行政副总经理赖昌洪告诉记者,章源钨业的创新一直在向国际先进技术看齐,已引起了国际老牌行业巨头的关注。

    如何补齐“创新短板”

    企业要创新,人才最关键。在中西部地区,人才一直是资源型企业的“创新短板”,如何留住人、用好人,补齐这块短板?

    ——破格用人。为“提质增效”,2013年江铜集团贵溪冶炼厂开展了与世界其他铜冶炼厂关键生产指标“对标”的活动。谁能让这些指标达到或超越世界先进水平,就奖励谁、提拔谁;反之,无所作为就要降待遇、换位子。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采访中,一些工业园区及企业的负责人认为,与发达地区相比,中西部发展落后,在人才环境上先天不足。在吸引人才上,应更注重多元化、实用性策略。

    矿山设备制造企业江西华伍股份公司办公室主任宣剑敏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专家工作站的方式,邀请业内顶尖专家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技术攻关;而在技术型员工培养方面,则可以与高校合作培养。

    ——以产业聚人。江西赣州市工信委副主任黄麟球表示,吸引人才除了要靠企业自身努力,政府也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产业规划,以产业发展来凝聚人才。目前,赣州市制定了“中国稀金谷”发展规划,建立了集科研院所、供需双方企业、金融机构等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为当地企业打造起创新人才高地。(据新华社)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