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课本也有 美的权利
文·实习生 郭 盈
文法、修辞和逻辑曾被古希腊视为促进人心智成熟必不可少的“三艺”。语者吾之言也,文者言之美也。语文课本如果“有故事无知识、有知识无趣味、有提升无过渡”,最终只会导致“有教育无审美”。语文应该插上开放、自主、实践的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故宫、趵突泉、桂林山水、钱塘江大潮……”听到这些词,难免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小学课本曾被人们捧在手里如若珍宝,教室内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清晨的缕缕阳光,童真岁月恍如眼前。

    但这几年小学课本却成为了人们吐槽的“重灾区”。“干枯到极致的描写,乏味到老套的抒情。”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吐槽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语文》课本。“乏味、过时、庸浅、悖情、牵强”是他送给现在小学语文课本的评价。

    在台湾,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也有同样的感受,所以他们发起美感教育计划,请设计师重新编排版面、绘制插画,全面改造国小教科书,令人一看到这些美雅的教科书就恨不得立刻拥有。

    团队由台湾交通大学学生陈慕天、林宗谚和张柏韦等人组成。他们多数有国外留学经历。陈慕天,毕业于台湾交大机械系,是美感计划发起人。大四那年因为校外参访,他发现国外与台湾的美感落差极大,便决心发起美感计划。今年24岁的张柏韦,交大人社系毕业,曾经到荷兰交换一学期,荷兰的生活让他对美感教育感受尤深。在瑞典待了半年的林宗谚,同样对美感追求颇高。

    美感教育要想走进校园并且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从教科书入手无疑是最好的方向。几个年轻人说干就干,国小五年级国语课本成为了这次“整容”的主角,而“整容”的地点在新竹市香山区大湖国小。

    通过募资平台flying V的两百万元支持和设计企划公司IF OFFICE的协助,台湾第一本具有美学教育的教科书“整容”成功了。

    在大湖国小试点时,一翻开改造后的课本《溪谷间的野鸟》,五年级学生就惊呼连连,打开内页,更是爱不释手。《引人注目的Google标志》巧用Google代表色,别具风格的排版,让学生眼前一亮。而改造版《动物的尾巴》也深受学生喜爱。课本依照课文的主题设计主视觉,插图也丰富多变,素描、水墨或是七彩图样,每翻到新的一课,都会有不同的美感体验。我们也来迅速欣赏一下,或许内地的课本也应该有一场这样的“计划”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