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崇礼野花》: 人生旅程中记得看花
文·沈爱民
作者:刘华杰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8月

    巴西亚马逊地区有地球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让里约刮起了一股绿色奥运旋风。开幕式上的奥林匹克环标也用绿色植物组成,成为史上最“绿”的奥运五环。

    刘华杰教授的新书《崇礼野花》也正是秉承这一基本理念。这本书与我国承办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地有关,冬奥会将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主办,书中介绍的恰是张家口崇礼区(西湾子)的特色草本植物。“这是迎接奥运的一份独特礼物”。

    博物人生开阔学术视野

    刘华杰倡导博物人生,建议恢复博物学教育,主张博物学生存,并且身体力行,这本书,是他博物系列丛书中的新作。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古老学问,也是自然科学四大传统之一,即博物传统、数理传统、控制实验传统和数值模拟传统。随着科学发展,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博物学作为学科名称已经很少使用,博物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在呈现弱化趋势。不过,我认为,实现科学创新,需要具备开阔视野,需要具有博物的眼光和态度。

    当前,科学发展有一个重要趋势,即学科和专业越分越细。个人的研究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学科细分有利于科学研究的深入。但是,弊病也显而易见。早在70多年前,英国物理学家、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就认为,“伟大的17世纪科学进展在18世纪变成强弩之末”的原因之一,就是学术视野过窄,“一个物理学教授对地球另一端一个物理实验室的了解,可能远远超过他对隔壁房子里的化学实验室的了解程度。其结果,人们对各个学科领域相互关联的认识大大落后了。”时至今日,这一现象更为显著,导致所谓的专家,就是在越来越窄的领域知道得越来越多。

    科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综合性增强。在这方面,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是重要标志。究其原因,是因为自然界是个整体。正如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所指出,“科学本身是一个内部统一的整体。我们把科学分成独立部门,并不是由于自然现象的条件所决定的,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有一条从物理学到化学,经过生物学和人类学,一直到各种社会科学的连锁环节,这些环节在任何地方都不能割裂开来。”

    细分为了深度,融合为了广度,二者都是需要的。与此同时,也要看到,诚如书中所言,“万物共生,世界才永续。”由于自然万物都有联系,共存共生,天人合一,万物归一,在这个意义上,学科的融合与交叉,更有可能揭示万物本质。解决地球、人类的问题,或许需要更加全局的、宏观的、系统的、综合的眼光,将拆散的部分重新组装和融合。

    在古代,博物学的词义就是对整个大自然的探究。因此,博物学研究的对象,几乎涵盖了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天文、地理、地质、气象、生物、生态、动物行为学等。因此,在目前学科发展细分有余、综合不足的态势下,恢复博物学恐有难度,但是倡导博物眼光和研究态度,会有利于从更本质的角度观察世界,了解自然。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崇礼野花》的主要内容是用图片介绍崇礼地区植物,汇集了西湾子120种野生植物。植物学是博物学的重要内容,华杰的博物学研究也集中在植物方面。

    植物是人类生存基础。植物也丰富人类精神文化。植物在诗歌中蔓延生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相思红豆,河边柳杨,都是千百年诗歌中的重要角色。有研究说,唐诗三百首中,有136首中有植物身影,这还是历代诗歌总集中最少的。宋代汉族诗歌总集《宋诗钞》,1.6万首,提到植物的有8400首。五代的《花间集》,顾名思义,就是活在花间的文集了,其中有高达65%的诗歌涉及花草植被。音乐、绘画亦如此,从古琴曲《梅花三弄》到流行歌曲《菊花台》,楼阁深院,大街小巷,浅唱低吟,不绝如镂。凡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都成为艺术史上的代表性作品……

    植物都是美的。凡是植物,长得都优雅,线条自然流畅。与动物相比,植物更贴近自然环境,除了随风飘散的种子和芬芳,植物们与身边的土地、雨水和阳光融为一体,一辈子不离不弃。而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则是在草木之间,正如茶字,草在上,木在下,人在草木中,神清气爽。书中一幅图片给我留下印象,图上有个骑行路标,上面标出花苜蓿道、芍药花道,这些名字多好听,起码比公主坟、菜市口、六铺炕更有美感。

    从科学角度看,植物没有大脑,没有眼睛,但是有复杂的感觉系统和调控系统。它知道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落叶,害虫是不是来了,阳光在哪里,夜晚有多长。现代基因研究表明,植物是比很多动物都更加复杂的生命。进化论、细胞学说和现代遗传学都在植物研究中获得重要启示。人类与植物,有许多相同的基因,正如这本书中所言,“这些美丽的植物,是像我们一样的生灵。”

    走进植物王国便会知道,植物知道生命的很多答案。一朵野花,能够告诉我们很多,很多。

    让我们更加关注自然,了解自然,亲近自然。我们去崇礼,可以去看冬奥会,可以去滑雪,也可以去走那些美丽的路,看满山的野花。这些野花也许会记住你。不过,我相信只要认真看过它们,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你应该会记得这些野花。

    (作者系中国科协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我想通过我个人的一点努力,使奥运有所不同。听起来好像吹大牛,一个小人物能影响奥运?不过,我是认真的。如今,办奥运牵扯到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巨大,对环境、资源的影响也很大。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伦敦奥运会,再到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奥运即所谓绿色奥运。崇礼地处塞北,其生态环境要比长城以南的地区脆弱,这部小册子也是为了传达生态冬奥,绿色冬奥的理念,为冬奥会增加点绿色成分。

    ——刘华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