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08日 星期五
江阴:“产业强市”打造经济转型发展新优势
□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王冠元

    日前,科技日报记者从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江阴了解到,该市坚持以“产业强市”为第一战略,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促进了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打造出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优势。

    今年上半年,江阴实现财政收入118.61亿元,同比增长11%;前5月完成工业投入208亿元,同比增长10.4%;完成到位注册外资8.91亿美元,同比增长80%。

    “新常态下,如何通过发展理念、增长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的转型,不断抢占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链更高端,促进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成为我们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上思考与布局的重点。”江阴市政府相关领导说。

    为了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切实为他们发展减负。设立总额100亿元以上的“产业强市发展资金”,旨在加大对重点重大项目、龙头骨干企业、高成长性企业、中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项目加快落地建设,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做精做优产品。

    《关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则打出了一套减负“组合拳”,精准施策,从水电气要素价格、企业税费负担、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融资成本、用人成本等五个方面为企业减负,让企业轻装上阵。据发改部门初步测算,仅此一项一年就能为全市实体经济企业降低成本约50亿元。

    江阴还全力以赴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市各级以全力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全力重塑“江阴板块”优势、全力加大产业项目投资力度、全力优化政府服务效能为荣,形成了“为实干者点赞、为创业者加油、为暂时挫折者暖心、为勇于担当者担当”的浓烈氛围,真正把服务做到广大企业急需处、做到企业家心坎上。

    有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江阴重点骨干企业更是“快马加鞭”,把持续创新、加快转型作为应对危机、跨越发展的根本之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为转型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华西突出“数量转质量、体力转脑力”,不断加快调整产业布局,在马来西亚建设码头项目,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设立研发基金,在莫桑比克开采矿石,3—5年内力争使传统产业与服务业的利润贡献率实现“三七开”;海澜集团创新商业模式,实施“哑铃式”经营,实现了以生产为主向以拓展销售为主的转变,并开创了自选式购衣服装销售新模式,企业形成了既“连”又“锁”的标准化管理新模式;长电科技突破常规“蛇吞象”并购星科金朋,一举成为世界第三的封测行业排头兵,拥有位于中国、新加坡、韩国、美国的7处生产基地和6个研发中心,研发创新能力以及所拥有的专利组合,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远景能源围绕“创新为先”开展全球化、全领域资源整合,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建立以解决挑战为导向的人才发展模式,快速形成创新合力,快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技术综合方案商。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