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23日 星期四
“3D替身模型”为患者试药
本报记者 李 颖

    对肿瘤患者来说,如何尽快找到对其有效的肿瘤化疗方案至关重要。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在化疗前,就能检测出某种药物是否适合某位患者?甚至是担当患者“替身”先行试药?在美国国家医学院癌症研究所新生血管中心实验室研究员、美国爱普德(APD)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方昌阁博士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日前,在由国家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平安普德医疗技术公司承办的“中美肿瘤精准治疗前沿技术临床应用学术大会暨北京医师协会介入专科医师分会肿瘤学组成立大会”上,方昌阁带来的由她发明的“3D替身模型” 试药技术引起广泛关注。

    方昌阁介绍道,简单来说,“3D替身模型”就是从患者身上用针刺活检的方式,取出一块1.5厘米长、1毫米宽的肿瘤组织,再将它分成300多个小块,放到一个容器里进行培养,就可以模拟“再现”肿瘤组织在人体的发展过程。该模型之所以有效,关键是针刺活检取下的那块组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携带着主人身上癌灶的“全部生物签名”,涵盖了血管、血细胞、癌细 胞、细胞基质、免疫细胞等重要信息,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主人癌灶。“从2D到3D的转变将为肿瘤治疗带来重大改变,也为患者精准的个体化用药提供了更大保障。”

    方昌阁解释说,3D立体模型能保持细胞的信号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谱,进而可以用它担当患者的“药物测试替身”,提供快速的个性化药物检测,还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对药物抑制癌症恶化和转移的效果进行评估。最后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份药物敏感性清单,辅助他们为患者选择药物。

    “由于体外替身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完全和人体一样,因此,体外检测非常有效的药物在临床上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检测出无效的药物临床上几乎都没效,这在前期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方昌阁如是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