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9日 星期日
蒙浩:精密,是在“微米”前加上小数点
本报记者 刘志强

    ■科星灿烂 

    一个小小的发动机气门通过合格检验,要在27个参数上“打勾”。怎么精微地检测这些参数?

    “传统的检测手段,精度在10微米以上,我们的精测技术,精度能达到0.5微米。”专家蒙浩说,在“微米”前加上“小数点”,这个技术做到了与世界前沿同步的精密。

    6月1日,记者在贵阳高新区见到了回国创业已7年的蒙浩,他和团队创立的贵阳瑞极精密测量有限公司,将中国的工业精密检测技术带上了“世界级”。

    48岁的蒙浩,中等身材,敦实、沉稳。

    2009年,他带着自己的“高精度可调节精密气垫传感器”专利成果回到贵阳,在父亲的支持下发起成立公司。

    那时,他在国外已工作了20年,通过对国内外测量系统及专用机床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和应用状况的了解和思考,蒙浩敏锐地意识到,我国装备制造业如要实现转型升级,离不开国际化的工业精密测量技术,他的行业将在国内具有极大发展空间。蒙浩选择回到贵阳:“我是贵阳人,经济落后的贵州急需高端科技成果和人才,回到家乡,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还能照顾日渐年迈的父母。”

    有专利,仅仅意味着技术储备上的成功,而公司的成功,却要用是否盈利来衡量。从专利到产品,从走市场到获得盈利,这一路,蒙浩行进得并不快,却很踏实、稳健。

    在高新区优惠政策提供的约7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内,记者看到,公司技术人员正忙着对几台即将装箱发货的产品进行联动调试。蒙浩介绍,这是重庆三爱海陵公司的发动机进排气门全参数、全数字精密检测中心。

    这是蒙浩今年承接的5个订单之一,其实,他的公司去年才实现盈亏平衡、今年才开始盈利。“这个订单价值1000多万元,预计全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以上。”

    “前5年没有盈利,这是个必经的过程。”蒙浩没有浮躁地以逐利为创业目标,他坚信,制造业升级是历史的必然,而精密测量技术及仪器仪表是现代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基础与关键。

    据统计,2009年我国装备进口额约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仪器仪表量具量仪就达六千亿元。

    “需求大量存在,关键是做好从专利到生产的研发和设计。”蒙浩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专利为核心,他设计的“全数据非接触高精度气动精密检测技术”,在精度提高10倍的基础上,将检测时间缩短至6秒,将工效提高了4倍。

    领先之后,还要保持领先。为此,蒙浩选择了国际联动的创新道路。

    蒙浩在欧美企业的工作经历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平台,他同时在美国拥有一个汽车发动机非标机床控制系统的技术团队,还与北美两家精密测量设备公司长期合作。

    “上一星期我在美国萌生的构想,下一星期就能空降贵州,并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形成新产品。”中美“穿梭”带给蒙浩宽广的视野和独特的灵感,“站在世界前沿去审视,才能让公司始终与最先进技术同步。”

    “这套系统,能让以往在实验室才能做的精密测量转移到生产现场。”蒙浩介绍,加入了“全数字、智能化、非接触、无损伤”的精密尺寸测量系统,是国内气动在线测量技术的关键性突破,“具备网络接口,与网络互联,让它实现了实时”。

    “实时”收集分析在离线数据,意味着不用实验室、生产线来回“倒腾”,即时将信息反馈到生产线和决策者,随时调整加工参数、做出产品销售方向抉择。

    在科技部门及贵阳高新区的政策倾斜下,经过6年多持续联动创新研发,贵阳瑞极公司已拥有3项发明专利和11项实用新型专利,成功研发、制造出5个系列16种产品,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气动测量、电感测量、光学测量三大精密测量技术与自动化测量技术的公司。

    目前,贵阳瑞极的产品已应用于美国康明斯发动机生产线、韩国现代汽车发动机生产线,国内已占领了重庆气门检测行业,在上海、天津、江浙、武汉等地区均有用户。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