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片上印着“万娱引力首席玩耍官”的周箫,在大悦城体验空间附近的咖啡厅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科技日报:把一部文学作品变成现场沉浸式互动产品,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周箫:文学IP的改编是最难的,也是空间最大的。我以前是个写手,我很清楚,文字有瑰丽的色彩,也有无尽头的想象空间。最开始启动“触电·鬼吹灯”项目时,我们面临两个主要挑战。一是这是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大IP,二是我们只有45天时间去进行高标准地呈现。
传统影视的创作习惯,是选择一个剧本,然后开各种各样的编剧讨论会去打磨剧本。但这个东西不是“触电”。我们“开门”做“触电”,访问了几百个鬼吹灯的粉丝,询问他们想要什么。我们发现,粉丝们想要变成胡八一的队友,一块去盗墓;想要去墓室里摸宝贝;有的还想变僵尸。我们最终的剧情设计,就是围绕这三个粉丝的兴趣点展开。
科技日报:为了让玩家“不出戏”,你们做了哪些努力?
周箫:“触电”是一个现场娱乐产品。从布景到灯光到设备到演员,都要让玩家“不出戏”。
墓中所有的细节,从墓道中的雕塑到棺材上的花纹,我们都参考了当时的历史文献。北京奥运会的灯光团队为我们用光影复原了妖魔鬼怪。
“触电”好玩的地方,是观众会和演员发生多次互动。在产品测试时,我们会让工作人员去扮演“用户”,让演员和玩家发生矛盾和冲撞,让他们适应和用户互动的感觉,知道如何巧妙地接住用户的话,又能把主线剧情给继续下去。而且,我们每场“触电”,都会在其中安插“观察员”。他会收集用户在体验过程中的直接反应。
科技日报:什么样的用户能玩得更“嗨”?
周箫:今天在外面碰到一个姑娘,她看到我穿着“触电”的文化衫,就把我拉住,跟我讲她玩“触电”的体验。她说,她玩得特别投入,但身边有人不理解她为什么这么投入。我跟她说,你这样做是对的,只有越来越会玩的用户才能让“触电”更好玩。
我们要发掘用户的潜能,让他们把另一个自己放出来。在进场之前,你不知道你跟演员能互动到什么程度,你不知道每一个道具都有什么用途。只有你去体验了,你才知道这个是爽的;当你和古墓中的情节发生互动时,这事就真了。(万娱引力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