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16日 星期四
下马崖乡的第八百零八个乡民
——河南援疆故事

    □ 本报记者  乔 地

    编者按 从中原腹地到大漠戈壁,河南对口援疆源远流长。2010年新一轮工作以来,一千多名中原儿女为了边疆发展,来到茫茫戈壁,在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领域实施援疆项目168个,总投资17亿多元。“十三五”期间,还将投入援疆资金28亿元,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的高度评价。

    5月下旬,按照豫新两省区党委安排,记者历时8天,奔波上万公里,从南疆的巴音郭楞、和田到北疆的哈密,在援疆项目感受中原儿女抛家舍业、赤诚辛勤的劳作,写下系列报道《河南援疆故事》。

    车子还没停稳,“胡司令”就一把拽开车门走下来,大声叫着“阿布都,阿布都”。正在枣园里给枣树打药、剪枝的一个50多岁的维族男人扭头一看,立马用更大的声音吆喝:“‘胡司令’!‘胡司令’回来了!”他一边招呼大家,一边往车前跑。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见阿布都三步并作两步窜到车前与“胡司令”抱着碰起脸来。一群维族兄弟也呼呼啦啦围过来,争相抱着、碰着,就把“胡司令”裹在了人群中间,又裹挟到枣园里。前几年种下的枣树已然一人多高,绿的叶金的花,一时让我分不清哪个是枣树,哪个是种枣树的人了。

    5月底,我们“河南援疆采访团”从天山南麓的哈密市动身,翻越白雪皑皑的天山,前往北麓的伊吾县下马崖乡。260多公里的山路、沙漠公路,考斯特足足走了五六个钟头,我有些心急,他却习以为常。这一条漫长的路,他已经走过N遍。苇子峡的野山杏,吐葫芦的苹果,淖毛湖的哈密瓜,下马崖的红枣……像幻灯片一样,一帧一帧从车窗外闪过,他不断给我讲述着这些幻灯片背后的故事。那是他的心血,那是他的娃娃。

    5年前的那个四月,中原早已春意盎然,大漠依旧朔风呼啸,身为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新疆实验基地主任的胡明钰研究员,受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委派,第一次来到这片辽阔无垠的沙漠,手把手教维族兄弟种枣树,管理一切一切的瓜果,他自称是一个“沙漠守望者”。世人皆知哈密瓜香甜好吃,哈密瓜也确实是下马崖乡的名产。但很少有人知道种哈密瓜的艰辛。产量低,一亩地能收入两三千元就是好的;储存难,如果不及时卖出去,这有限的收入还要大打折扣。但他们习以为常,也有人想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更挣钱的作物,但又不知道种什么好。“胡司令”来了,发现这里冬天极冷,夏天极热,极其缺水,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就鼓励大家种耐寒红枣,理由是种枣比种哈密瓜省水、省工,收益更高,矮化密植,一亩地能种枣树800—1000棵,收入万把元不成问题。

    刚开始谁也不相信——种下个棍棍就想挣一万元?种那么密,压根不靠谱!

    不到两年,农民们种枣树一亩地真的种出了几千元、上万元。“哎,行啊!还真行!”当初反对种枣树最起劲的库尔班·尼亚孜发财了,专门牵只羊奔波50多公里到县城送给老胡。胡明钰还教乡亲们给棉花抹牙打杈,逮严重危害禾苗的“地老虎”。5年耕耘,靠种枣一项,下马崖乡人均年收入就递增到1.6万元,乡亲们把他当作了心中的“胡大”。就连边境重镇下马崖派出所的干警们,在生活中遇到难题,也习惯找胡明钰。他一鼓捣,问题立马解决,这样的身手显示多了,胡明钰在派出所受到的拥戴盖过所长,所长也忍不住赞道,“你简直抵个司令”。日久天长,干警们一见他就直呼“胡司令”,乡亲们也叫他“胡司令”。去年五月,下马崖乡人民政府专门给他颁发了“荣誉乡民”证书,他成为这个乡的第808个乡民,也成为这个乡有史以来第一个“荣誉乡民”。

    河南援疆前方指挥部在哈密市创建6万多亩的现代农业科技园,胡明钰被聘为总工程师,他的工作重心不得不转移到哈密市。下马崖的乡亲们舍不得“胡司令”走,就把他的“居住证”给“扣押”了下来,一直到现在,还在村支书阿布都家被包得里三层外三层地放着。“胡司令”回到下马崖,就是下马崖的节日。乡亲们为他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卡姆,他与乡亲们一起载歌载舞。一个年轻的维族女子怀抱婴儿来到他跟前:“快看爷爷。”胡明钰赶紧抱过婴儿亲了又亲。这是一个新疆农业大学毕业回乡的技术员。像这样的技术员,胡明钰在下马崖5年带出了12个。“他们就是河南援疆在下马崖播下的永远的科技种子!”胡明钰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