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6日 星期四
基层医生强大了分级诊疗才有望
□ 李 颖

■一周视点

    根据我国医改设计,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诊疗任务,基层解决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城市大医院则承担解决疑难杂症和进行学术研究的责任,患者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进入一个良性的就医秩序。

    当前,由于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百姓就医无序带来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是一个改革的方向,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时下,许多患者不会理会什么分级诊疗,即使有个小感冒照样看大专家。因此,有些地方制订了分级诊疗相关政策,规定小病必须先得到基层医院就诊,想到大医院看病必须持有基层医院的《转诊证明》。然而,社区医院首诊常常流于形式,有些患者来回折腾,开好《转诊证明》还是要到大医院看病。老百姓为什么舍近求远、费时费力拼命往大医院挤?主要原因是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社区医院硬件设施远无法与大医院比拟,药物储备相对不足,最要命的是缺少医术高超、口碑好、让老百姓信任的医生。

    “推进分级诊疗是医改的重要任务,影响我国建立和推广分级诊疗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较弱、服务水平较低,因此加强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与专业培训,加强县级医院眼科服务能力建设,才能提高专科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可及性、公平性和有效性。”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北京同仁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宁利指出,分级诊疗分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和上下联动四方面。他以眼科为例:“基层医疗对眼健康的培训极为迫切,且以手术培训为主,但实际上最重要的是,基层要做好对民众的筛查和治疗,这方面的培训要与手术培训同步进行。”

    据了解,目前很多城市三甲医院和县级医院合作的方式有紧密型和松散型两种。为了从“输血”型变成“造血”型,日前,国家卫计委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启动了“中国县级医院眼科团队培训项目” 通过对贫困县级医院眼科团队的培训,加强贫困县级医院眼科基本服务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真正落实“十三五”时期精准扶贫理念。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基本形成了眼病防治工作模式,主要致盲性眼病得到有效遏制。2015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超过1500,较“十一五”末期提高了56%;2014年底,我国实现了消除致盲性沙眼的目标。但是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均衡、80%的视力残疾患者生活在农村地区。目前,作为基层防盲治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县级医院仍存在眼健康工作薄弱、人才缺乏等问题,尤其是834个贫困县医院的眼科服务能力急需提高。

    笔者获悉,目前我国眼科医生有35420人,基本实现了世卫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每5万人有一名眼科医生”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眼科相关专业从业人员没有缺口。举例来说,我国合格的验光师仅有4000多人,但验光师的执业水平基本上要与眼科医生相同,这意味着仅验光师就有三万多人的缺口,急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培训。

    人才是眼健康工作的实践者,加强县级医院眼科人才培训,建立由防盲管理人员、眼科医师、护士、验光师组成的防盲团队,才能为县域范围内的群众提供良好的眼健康服务。毕竟,一名医生的成长是通过不断地诊治患者来实现的。这个过程还需要医生接触到更为先进的诊疗技术,因为先进的诊疗技术,才更有利于医生对病情做出准确判断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