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7日 星期日
数据库收费,除了合法还要合情合理
本报记者 张盖伦 吴佳珅

    图书馆和数据库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最近,北京大学图书馆挂出了一则通知,指出由于数据库商“中国知网”涨价过高,北大图书馆正在与对方进行续订谈判;不过谈判没有结束前,北大图书馆订购的“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的访问服务不会中断。

    近些年来,已有多所高校图书馆发出过和北大图书馆类似的通知:知网涨价,暂停使用。

    和国外学术期刊数据库不同,“中国知网”并非传统纸本期刊的出版商或者发行商,它主要以与学术出版机构逐一谈判获得授权的方式来集纳期刊论文电子版、建设数据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李红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学知识不是一种商品。但它在传播过程中,一旦作为内容产业价值链中的一环,某些组织就把它当成一种商品。“这不是科学知识本质的应有之义。”

    “中国知网并非传统学术生态链条中的一环。它提价了,学术期刊其实得不到什么好处。”一位不愿具名的核心期刊编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知网每年以较低价格买断其期刊所有论文,但在兜售论文数据库时,开出的价格又“高得有点离谱”。

    另一名要求匿名的期刊编辑也认为,中国知网目前算是“一家独大”,为了获得更高利润率,其涨价似乎成为常态。“在卖方市场主导下,涨价的具体标准和缘由难以追寻。”

    对此,《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指出,在学术的出版和传播中,数据库商确实付出了人力、物力成本,收费无可厚非。“不过,数据库商获取利润,应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学术生产、传播链条上的行动者都应为构建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体系而努力。”

    李红祥认为,中国知网已经构成了事实上的垄断,应让更多机构和组织参与这一行业的竞争,并加强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数据库商不能把知识作为一种私人财产来经营。其收取的费用,不能高出整个社会的合理水平,除了要合法,也要合情合理。”

    (科技日报北京4月16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