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是一片荒芜贫瘠的盐碱地,如今,全国铁路网里往来奔驰的高铁,60%以上在这里制造,全国城市地下交通网里,25%以上的地铁也诞生在这里。
这里就是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办事处。围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条,城阳区实施“链条式、集群式、定向式”招商,打造世界级特色“动车小镇”。
盐碱小镇变身“高铁心脏”
4月2日,记者走进“动车小镇”,围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多个项目正在高速建设。
在金岭工业园区,新诚志卓铁路客车配件项目工地上,白色厂房主体已经完工。项目负责人赵忠刚介绍说,项目一期已部分投产,主要从事铁路客车配件的生产,预计达产后年产值5亿元,利税3000万元。
上世纪末,南车青岛四方机车公司迁址棘洪滩,动车产业由此落地,逐步成长为城阳区的工业支柱。但就在几年前,受经济下行等多因素影响,动车制造业陷入困顿,有的企业因订单减少一度陷入停产状态。
面对困局,城阳区抓住先进制造业发展和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实施“链条式、集群式、定向式”招商,全力推进轨道交通上下游配套产业的“补链”工程。以2015年为例,“动车小镇”共引进内外资项目近40个,其中轨道交通装备配套项目约占一半。
短短几年间,高铁座椅生产和维修“专家”上海坦达轨道车辆座椅系统有限公司、专业研发高铁新材料的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借力高铁技术转化的比亚迪新能源客车研发中心等项目相继落户棘洪滩。去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全线发力,贡献了城阳区工业产值的半壁江山,增速达到37.2%。
“今年,我们将加快推进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项目的建设,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全国创新发展高地。”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于晓说。
在“动车小镇”,以高速列车产业为主导,目前已形成集高速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铁路客车、高原客车于一体的完整产品结构。这里集聚了中车四方股份、庞巴迪、中车四方有限、威奥集团等120多家整车装备及零配件配套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5年,轨道交通产业产值达到540亿元,占棘洪滩街道工业生产总值的74%。于晓表示,仅中车股份、南车有限、庞巴迪等3家龙头企业,去年共扩建厂房50余万平方米,产能增长了近50%。
产城融合留住产业人才
每天下班时间,棘洪滩各大企业门口,总会排起一辆辆通勤大巴,它们将数以万计的产业员工送回城区,次日早上再将他们接回。如何留住这个规模庞大的通勤人群,让他们不仅在此工作,同时居住、娱乐、消费,已摆上“动车小镇”的发展日程。
“我们的办法是,引进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城市生活区进行高品质整体开发。”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栾林先说。城阳区正进行旧村改造、新型社区等建设等机遇。
与此同时,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也迅速跟进: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街道驻地中心、金岭、青大三个片区社区中心,形成“15分钟便民便企服务圈”。
“随着青岛战略中心的北移,棘洪滩作为北岸新城区重要组团的战略地位日益凸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一个可满足30万常住人口的动车特色小城。”栾林先说。
随着造城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动车产业员工决定摆脱每日迁徙生活,在“动车小镇”扎根生活。来自河南的郭广利说,自己已在中车四方股份工作10多年了,以前一直住在城阳区,每天靠班车接送,如今,和很多同事一样,他已在棘洪滩安家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