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巍 高思国
军民融合是富国强军的战略抉择。近年来,北部战区空军驻鲁某航修厂以军民融合的方式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坚持从难从严锤炼维修保障能力,坚持瞄着部队需求搞科研,如今工厂人才济济、维修保障能力过硬、科研攻关能力倍增。工厂先后被全军评为维修计划管理先进单位,被空军评为人才建设先进单位和科研先进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
树牢军民融合式发展理念
“走好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只有实现了思想上的真正融合,才能在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更好地融合。”基于这一深刻认识,2010年初,该厂党委一班人围绕“如何运用军民融合式发展思路破解工厂发展难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随后,厂党委一致决定树立“军民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并进”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工厂组织全体官兵职工深入学习国家和军队有关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相关理论文章,统一官兵职工思想认识。
认识上的统一,带来的是行动上的高度自觉。
2012年底,我航空兵部队急需一款更多功能的“黑匣子”,来进一步加强日常机务维护监测和飞行训练质量评估,该厂遵照上级的指示要求,迅速组织科研人员成立攻关小组。尽管大家兢兢业业,但由于自身的芯片封装技术有限,所以经历了多次攻关后却未能提升飞参芯片性能。困难面前,工厂官兵职工一改过去那种“单打独斗、独自攻关”的思维方式,决定不再关起门来搞科研,而是主动前往军地相关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拜访取经。后来,该厂在采用地方某企业先进的芯片封装技术后,这一难题很快迎刃而解。
助力新型强军人才快速成长
年初以来,该厂20余名战损伤飞机抢修人员在空军一航院专家教授为期一周的辅导带教下,熟练地掌握了新材料、新工艺在飞机抢修工作中的应用;6名科技人员经过地方几家科研机构为期3个月的深造后,分别领衔工厂重大科研项目;20余名官兵前往5713飞机大修厂进行为期2周的实地见习后,分别担负起改进工厂维修工艺的重任……
该厂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骋请任用的办法,再次催生了新型强军人才的蓬勃发展。
他们先后与空军工程大学、浪潮集团、山东省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签订了人才共育协议。同时,还定期组织官兵职工前往军地著名的企业参观见学,邀请部队院校和地方高校专家教授来工厂授课,以此开阔官兵职工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工作能力。
如今,工厂已拥有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高级工程师10人、工程师50人,博士10人、硕士36人、各类技术骨干90余人的科研开发和技术保障队伍。
该厂李厂长深有感触地说:“这主要得益于工厂及时采取了借力育才的好办法,为工厂打造了强劲有力的人才队伍。他们既是兴厂之本,又是强军之基。”
借智攻关助推发展科技强军
2013年6月,历经3年的科研攻关,该厂成功研制出某“飞行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已在相关飞行部队装机使用。
面对这项借智攻关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厂党委并没有沉浸在获奖的喜悦中,而是对今后如何更好地融合军地资源来破解工厂科研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该厂党委研究决定,构建军民融合的科研攻关体系。为了尽早实现这一愿望,工厂在积极争取部队上级机关和地方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后,通过走出去宣讲、请进来商谈等办法主动联络大唐联诚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空军工程大学、珠海欧比特等13家军地相关单位,于2014年4月在工厂营区正式成立了“军民联合技术研发中心”。
他们以该中心为平台,建立了军队、企业、院校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方面的集智攻关制度。有了这一制度,工厂根据科研生产任务和各合作单位的需要,在不泄密的前提下,打破单位和部门之间的界限,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跨学科、跨单位、跨部门的学术交流和联合攻关,从而达到相互间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