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埋下的是亲人别离,埋不下的是情感和梦!
死亡,是人类的一个终极思考。从无知,恐惧,躲避,抗争,不甘……终于到接受,理解,坦然,迎接,笑对……甚至,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周代,就打造了一个以死亡为主题的节日——清明节。
经历了两千五百多个清明节,中国人对于死亡的思考,已经升华为一个必将降临的节日,如同每年的清明。这个节日不仅是精神上的寄托,也是农耕文明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时令。清明时节,气温变暖,降雨增多,不舍农时,春耕春种。节日定在春深处,恰逢漫天好雨时。也真煞费了古人的一番苦心。
朝胜知道清明节又叫寒食节时,还是没有上学不识字的时候。同样没有上学也不识字的爷爷,却用地道的河南话给我讲了“姐自吹”割股奉君、不食君禄的故事。后来长大读书了,才知道那个忠臣孝子叫“介子推”。
忠臣介子推死于晋文公逼他出山的烈火之中,晋文公就规定了那天不能动烟火,饿了就吃冷饭,又成了“寒食节”。小时候只是纳闷,清明不是一直都下雨吗,雨中为什么就能点燃那么大的山火?
从对一位忠臣孝子的纪念,演化成对先人前辈的祭奠,这是对死亡思考的丰满;死如秋叶之静美,却在春华萌发蓬蓬勃勃的春天里祭祀,这是对生命理解的酣畅!
清明的墓园,一年比一年热闹。本该清冷寂寥之地,突然变得如集市般的喧闹。一块块墓碑被擦洗得一尘不染,挂彩带、插鲜花、摆水果、祭香烛……西方有一种让生者与亡灵对话的法术,叫做“通灵”。清明墓地,似乎就是中国人的通灵之地;清明节日,似乎就是中国人的通灵之时。
广东人把清明祭扫,叫做“拜山”。清明前,匆匆赶回老家墓园拜山的人们越来越多。挈妇将雏扶老携幼,到先人的坟前祭拜一番,之后便欢欢喜喜地踏青游春去了……
屈指算来,中国人每年要过的节日真是不少,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宗教的、东方的、西方的、放假的、偷空的、神鬼的、革命的……
朝胜是无神论的共产党员,自然不会迷信神神鬼鬼。可是,对清明节却感受到一种异乎寻常的文化厚重。怀念祭奠前辈亡灵,是对今人一次灵魂的洗礼。就在这个春雨潇潇的清明,就在这个逝者长眠的墓地,可以对曾经生你养你的亡者说点什么吗?
有些表现国民党溃败大陆的一些革命影视作品,常常会有蒋介石离开大陆前,到老家奉化母亲坟前默然伫立的镜头,配之于昏昏暗暗的环境、呜呜咽咽的音乐,一种凄凄惨惨戚戚的意境,表达了蒋家王朝的穷途末路。奇怪的是,每当此时,朝胜就会大逆不道地陡升敬意。大势将去,大厦将倾,与谁倾诉,唯有亡母……这是一个失去了天下的孩子,在对母亲委屈地倾诉。
也曾看见一张黑白的照片,一个诗人写罢“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之后,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在父母亲的土坟前久久垂首伫立。他有改天换地的伟力,却难圆重见父母的残梦。在他的梦里还有一位“直上重霄九”的娇杨,他赢得了天下,却失去了亲人。心中多少话,更与何人说?“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人世间居然会有许多只能向亡灵倾诉的话!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墓地的次数越来越多了。长跪在长辈的墓碑前,躬立在同辈的墓碑前,颓坐在晚辈的墓碑前。有终身难忘的呵护教诲,有手足撕裂的恐惧痛楚,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长悲大恸……这里埋下的是亲人别离,埋不下的是情感和梦!
行走江湖,任何一个夜晚、任何一张卧榻。闭上眼睛就会亲人团聚,音容笑貌栩栩如生,醒来泪湿长枕,心绪久久难平。回到这里,抚摸墓碑细温挽文,冰冷中似乎在传递着某种信息。方才明白,这里才是梦归之处……
淋淋漓漓的清明,梦里梦外干湿浓淡地皴洇出一幅庄周之梦。满眼盛春,满心葱翠。再借一天纷纷细雨作伴,去喝一壶杏花村销魂的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