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近日,一篇题为《黏土矿物学指示中国云南昭通盆地中新世古猿生活在温热和潮湿环境》的论文在Nature出版集团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首次详细阐述了欧亚大陆以及其他地区古猿都灭绝后,昭通盆地作为欧亚大陆中新世古猿最后避难所的原因和机制。该论文也使被誉为“最后的古猿”的昭通古猿,再次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关注。那么,昭通古猿是人类的祖先吗?云南昭通为何能够成为古猿的最后避难所?
发现昭通古猿
2009年10月至11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学平等人,对昭通机场附近的水塘坝砖厂采煤场的古生物化石遗址展开了采掘。11月4日,他们发现了一个古猿头骨化石,该古猿后来被俗称为昭通古猿(正式学名为禄丰古猿禄丰种相似种)。经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古地磁测定,昭通古猿的年代为距今620万—610万年的晚中新世末期,是欧亚大陆最晚的中新世古猿遗存。
研究表明,距今1700万—1500万年前,中新世古猿在欧亚大陆和非洲繁盛一时,中新世晚期后数量开始急剧减少。19世纪起,印度次大陆的西瓦立克山区发现了距今1250万—850万年前的西瓦古猿属化石。20世纪,中国云南先后发现了开远古猿、禄丰古猿、元谋古猿的化石,年代距今1200万年—700万年。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古猿似乎在700万年前消失了。
这次昭通古猿的惊现,使欧亚大陆古猿的生存年代一下拉近到了600万年前。然而,为什么在欧亚大陆其他地区的古猿都灭绝的情况下,600万年前还有最后一批古猿在云南昭通地区生存?昭通地区为何能成为古猿的最后避难所?
揭开最后避难所的秘密
2013年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春霞副研究员三赴云南昭通实地考察,与吉学平等研究人员一起对昭通古猿及其生存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郭正堂院士和朱日祥院士的指导,并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古猿地点分析比较,终于揭开了昭通地区成为古猿最后避难所背后的秘密。
研究团队对中新世末期的昭通盆地水塘坝剖面上系统采集的古环境样品进行了详细的黏土矿物学和孢粉学研究。该古猿化石发现于煤层之间的泥炭层中,其沉积相与云南开远、禄丰、元谋和保山的古猿化石出土地点的沉积相(如煤层、煤层间黏土层或泥炭层)相似,黏土矿物学和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昭通古猿生活在温热潮湿的湖沼环境。
为进一步获得云南尤其是昭通盆地作为欧亚大陆中新世昭通古猿最后避难所的原因,研究团队将云南古猿化石地点与西瓦立克地区和非洲的中新世古猿地点的植物群区划,并对碳同位素等相关结果进行了系统对比。结果显示,西瓦立克地区从森林到草地的生态转变比非洲要晚得多,而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云南在整个晚中新世期间一直以热带、亚热带森林为主,生态环境没有明显的变化。这种热带、亚热带森林直到距今400万—30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才逐渐被干冷的针叶林代替。
研究团队由此认为:青藏高原隆起与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以及全球气候变冷的共同作用,使云南在地理上和气候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湿热环境区域,延缓了干冷气候开始的时间,使昭通古猿有了一个长期适宜生存的地理环境,为欧亚大陆中新世古猿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避难所,因此昭通古猿才能生存到600万年前。
昭通古猿关乎早期人类起源
“昭通古猿与我国早期人类起源探索有关,这是它最重要的价值。”吉学平认为。
目前主流学术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非洲最早的人科在600万—700万年前出现,大量的南方古猿发现于200万—500万年前。非洲最早人科成员的祖先是谁,来自哪里,学术界还没有定论,而昭通古猿发现于600万年。昭通古猿的发现对研究比非洲早期人科更早的人类起源研究极其重要。 因为600万年前是从猿进化到人的关键时期,而昭通古猿恰恰是最接近出现人类时间的古猿,并且适宜昭通古猿生存的湿热环境延续到了300多万年前。
同时,昭通古猿面部基本完整,保存状况极佳,仅有微小的变形。通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具古猿头骨眼眶呈圆角方形,且宽大于高,眉脊明显开始发育,中面部宽短,突颌程度较弱,这几项特征使昭通古猿有部分最早的人类祖先的特征。但由于是幼年个体,且只发现面部骨骼,对这一类古猿的特征了解还很有限,仍需要更多的发现。(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