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管道是经济社会的命脉,而隋永莉就是研究怎么焊接“血管”的人。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隋永莉并没有多少宽松休息的空当,而是持续把精力投入在第三代大输量输气管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中。
这位中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专家、中石油管道局首席焊接技术专家、管道局博士后工作站指导教师目前关注的项目还有X90/X100环焊缝综合评价及环焊技术研究、1422mm X80钢管环焊技术、中俄东线输气管道工程中的现场焊接技术,环焊缝性能综合评价及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工作。
“天下无难事,有志者成之;天下无易事,有恒者得之。”是这位女管道科研人员的人生格言,看起来文静谦和的她,就是凭着这股执着劲儿,奔跑在推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接力赛上。
只想搞好技术研究
谈工作,从隋永莉的语气中总能感觉到她的热情满满。
“我更喜欢技术研究工作,愿意在自己所属的技术领域踏踏实实干好每项工作,用技术理论和试验数据支撑管道工程。”隋永莉1999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回到了中石油管道局。那时管道局刚好正在开展对X70管道焊接工艺的攻关研究,没过多久她便进入了工作状态,随后又参与了X70管道在多个工程中的试验段研究。这为她后来主持中石油集团公司“西气东输一线工程X70钢管焊接工艺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觉得自己挺幸运的。”隋永莉这样评价自己的经历。可这种乐观且淡然的心态并不代表她的经历都那么一帆风顺。
2001年,距离西气东输一线工程开工不到半年,也是急需根据X70环焊工艺文件进行工程施工招标、焊接材料采购、焊工培训之时。可对焊接评定信心十足的隋永莉拿到评定结果时傻了眼。
“看完评定真傻眼了,满脑子都是问号,感觉就像在做梦,一点都想不出到底问题出在哪,X70试验段的评定结果一切正常,可一动真格的要推到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上应用时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当时真的一筹莫展。”时隔多年后提起此事,从表情上仍能让人感受到当时她的那种无奈。
2001年夏天的这个夜晚仿佛是隋永莉有生以来最难熬的一夜,如果焊接工艺文件在时间节点前落实不了,这么大的工程就会受到影响,要是从头再来,想在开工前出结果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天晚上11点多我找到所长,在小区路灯下讨论了许久。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那晚的蚊子特别多。”说完,隋永莉无奈地笑了笑。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隋永莉就是有这么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最终这项焊接工艺研究工作在各方上级领导的全力支持下,通过隋永莉带领团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成果,还获得了中石油集团公司嘉奖。这曲折的过程给隋永莉留下了永生难忘记忆,获得的经验也为她日后的科研课题开展提供了诸多帮助。
如今,通过对我国长输油气管道建设用管线钢管及现场焊接技术的长期研究,隋永莉深刻了解到高强度管线钢管的焊接技术难点和现场焊接技术特点。隋永莉告诉记者,“从焊接方法选择、管道自动焊技术应用和无损检测技术三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管道现场焊接技术的差异后,可以看到,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和低氢焊条手工焊工艺仍将是管道建设的可选择方法,但随着管道建设用钢管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管径和壁厚的不断增大,管道自动焊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推进到新阶段
随着工程建设需要和管道科技的发展,出于综合经济效益的考虑,更高钢级X80级钢管的应用成为趋势,西气东输二线就是主要用的这个钢级管材。在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之前,X80级钢管虽然已有产业化应用,但世界主要油气管道中X70各方面技术最为成熟,仍占主导。找到更适合X80级钢管的焊接材料成了摆在隋永莉她们科研团队面前的一项新课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管道采用X80钢管,其综合技术代表了目前世界管道建设的最高水平。”
位于廊坊市开发区的“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试验场里,总能看到头戴安全帽、身穿劳保服的隋永莉亲身跟踪或参与每次施焊与试验工作,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掌握第一手的工艺感官认知和试验数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7年底,她们研发出了品质优良的焊接材料,为西二线的顺利开工提供了技术保障。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管道工程的钢管强度等级、管径、壁厚、设计压力、输量、输送长度和施工周期等综合技术代表了当时乃至当前世界管道建设的较高水平。该工程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检验了我国的钢铁工业水平和综合施工能力,同时也为管道焊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把我国的管道焊接技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那之后,在后续研发工作中,隋永莉和同事一起还分析总结了干线管道X80钢管焊接施工所面临的难点和技术特点,并结合X80钢的焊接性研究,开发出大口径管道工程采用的低氢型、小坡口、多样性焊接技术,并明确规范了穿越地震断裂带的管道焊接施工要求和焊接工艺,以及冬季低温环境下高强管线钢焊接注意事项和焊接施工方案。
最终,该工程促进了管道焊接技术的发展,把我国的管道焊接技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喝”出来的数据
隋永莉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成功运用到了实际项目施工当中,实时推动着我国管道焊接技术前行的步伐,而这每一个成果的背后,隋永莉都要经历数不清的一线的调查研究。
“有一次我去施工现场进行数据核实,大家一听我是焊接专家调研现场数据,回答问题时明显谨慎起来,结果了解到的数据一看就明显有水分。”隋永莉严肃地说。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拿到准确真实的数据对未来的工艺进步和规则制定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晚上吃饭时,我也跟大家一起边喝酒边聊天,喝着喝着大家就熟了,后来他们就全‘交代’了。”隋永莉说完这话,便有些得意的笑了,随后她补充道“那会儿我还真敢喝,现在不行了,有点后怕。”
隋永莉说,像这样的一线调研效果就挺好的,不光采集到了真实数据,还结交了一帮朋友,到现在我们时常还会联系,类似的经历在之后的工作中也时常遇到。
一位比较熟悉隋永莉的同事是这样评价的,“她对负责和参与的每一个科研项目都精益求精,遇到困难勇于担当、一丝不苟,把解决困难的过程当作磨砺意志、增长知识的机会。”
在国家图书馆“过年”
“阴雨连绵秋意凉,湿冷满地枯叶黄。暂抛心头烦恼事,高枕懒卧品书香。”隋永莉曾在QQ签名中写过这样一首打油诗。生活中的隋永莉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么“宅”最合适不过。
“我放假不喜欢出去,而是喜欢看书。什么类型的书都看,当然与学术相关的也会看,但平时更多的会看些放松心情的。”隋永莉一边认真的回忆一边说道。
隋永莉说,她和老公在过去的十年间有一种特殊的过年方式。每年的大年初一至初三,他俩都会在国家图书馆度过。作息时间就像上班一样,上午到图书馆,下午下班点才会离开,中午就在周边饭馆随意吃点。
“为什么会去图书馆过年呢?”记者问。
“每年过年这段时间假期长,年底也是最适合总结成果的时候,而待在图书馆能随时查阅到我所需要的内容,而且我们觉得这样的过年方式也挺有意思,后来就一直坚持了这么多年。”隋永莉平静地说。
“我爱人有着丰富的施工一线经验,我在基础理论方面功底更深,我们在工作中有着很好的互补性,他的帮助使得我的工作能够更加贴近工程实际。所以我每次写论文时,他都是我的第一读者,还会给我提出很多修改建议。”谈到丈夫,隋永莉有些腼腆地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