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旱区作物生境调控技术系统研发队伍,1人获批“新疆青年千人计划”,1人获批“水利青年科技英才”,1人获批“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培养毕业研究生99名,其中博士17名;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12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4篇;出版专著1部;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项目主要参加人毕银丽完成的“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微生物复垦新技术与应用”获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是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作物生境过程耦合与调控技术”所取得的部分成绩。
该项目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副所长冯浩介绍,项目实施以来,围绕作物生长—生境系统耦合过程,在协调作物与生境因子关系,提高水、养、光、气、热等主要生境因子的利用效率,促进作物增产增效方面取得了相应进展。初步筛选负压渗水新材料2种,设计作物主动式土壤水分养分平稳供应器8套和水溶性肥料配方7种,进行了油菜、烟草、小白菜、甜菜、茄子、甘蓝、花生、小西红柿等8种作物的田间或盆栽试验,初步获得土壤水分平稳供应条件下的水分参数。
研究团队确定了旱地冬小麦和春玉米高光效品种筛选评价指标,并初步筛选出光能利用效率较高的4个春玉米品种和3个冬小麦品种;研发作物高光效化控产品5个,提出光水双高效覆膜集雨种植技术及实施规程;分离筛选了2种适宜于旱区小麦、玉米的根际高效解磷微生物,建立起解磷菌和菌根真菌的扩繁培养方法技术体系;以土壤微生物有益菌群调节为核心,配套土壤和作物营养,形成的作物生境农艺综合调控技术,在渤海粮仓工程的退化土壤修复、盐碱地快速治理取得显著效果。
研究人员还完成了作物生境模型的结构解析工作,形成了完整的《作物生境模型结构解析说明书》,确定了主要的作物生境过程流程图;开发了作物水碳过程模型以及覆膜条件下土壤热流运移数值模型,初步完成了作物生境模型中土壤生境模块、农艺管理措施模块、作物生长模块的构建。
冯浩说,研究团队已与杨凌先农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省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协议,研制新型生长调节剂LA-C原药剂型,并按照国家标准,实行规范化大田试验;与陕西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成合作协议,试验小麦的微肥与生长调节剂产业化处理技术。
同时,冯浩建议项目各课题围绕主要粮食作物农田生境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耦合效应及调控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各个课题要准确理解作物生境过程的科学内涵,对作物生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及未来的技术突破点,注重和突出“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等要求,及早筹划和培育以高新技术和产品为主的重大成果。同时,进一步做好作物模型相关的技术培训,课题间主动联系,加强衔接和有机结合,开展作物模型在各个课题的应用研究,形成项目合力,共同为建立旱区作物生境模型服务。
(本版稿件由马爱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