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科技日报北京3月9日电 (记者张盖伦)“上次我们在宜昌开一个会,头天晚上有参会代表从广州飞宜昌,在宜昌转了一圈又飞回去了,说有军事演习,不能降落。一行五六个人,最后都没开成会。”林科院专家杨忠岐委员对着同组来自部队的委员们“抱怨”起来,“还有去年,从北京飞上海、南京一带,连续三天航班都出现问题,老百姓意见很大。既然军民融合,航空的事情要计划好嘛。”
航空管制,军事演习,这是大家常听到的对航班延误原因的解释。根据民航资源网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地区机场平均放行准点率为65.44%。
此言一出,军队委员们都有话说。空军某基地副总工程师李鸿提高嗓门:“我来给大家解释下!”
李鸿指出,每座民航机场,都有自己的管制空域,也就是“管廊”。而空军利用的,就是民航管廊之间的空间。城市中如果大密度地建设民航机场,这些管廊就会把空域切割得越来越碎;加上现在飞机性能越来越好,需要空域越来越大,空军不可避免地需要占用民航管廊。李鸿表示,民用航空机场密度太高,实际上会降低管廊的利用率,“民航运输应该有个合理的密度”。
至于委员指出的军事演习导致航班延误甚至航班不能降落的问题,李鸿直言:“民航告诉你因为空中交通管制延误,起码一大半的原因,不是军事演习!”李鸿解释说,在中东部人口密集区,大规模航空军事演习非常少,这种需要占用大量空域的航空演习,大多在中西部或者西部空旷区域进行。
曾有媒体报道指出,有民航统计数据显示,航班延误因素复杂多元,影响度排名居首的是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其次为流量控制、恶劣天气、军事活动影响和机场保障。其中,军事活动影响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