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8日 星期二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访广西柳州市政府党组成员、柳州国家高新区(柳东新区)管委会主任何焕全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广西柳州市政府党组成员、柳州国家高新区(柳东新区)管委会主任何焕全(中)在基层调研

    创新,正在成为柳州高新区持续不竭的动力。

    作为国家高新区,柳州高新区以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辐射带动发展能力,通过“柳东智造”驱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2015年,柳州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稳步提升,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为45位,相对“十一五”期末上升了11位,在广西国家级高新区中位列第二。

    已经开启大幕的“十三五”,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国家高新区,如何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打造自主创新高地?近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广西柳州市政府党组成员、柳州国家高新区(柳东新区)管委会主任何焕全。

    汽车产业衍生带动 智慧科技驱动转型

    记者:作为西南工业重镇的高新区,柳州高新区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装备传统产业的历史使命。在国家级高新区最新综合排名中,柳州高新区首次冲入全国50强,显示了柳州高新区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以及高新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实力。能否请您先介绍一下柳州高新区近期的发展情况?

    何焕全: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期赋予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高新区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柳州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9月被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同期作出了在柳东新区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的重大决策。2011年广西柳州汽车城奠基,柳州高新区、柳东新区和汽车城实现三位一体运作,高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了柳州市最重要的经济载体和发展高地,集聚了大部分的产业和创新资源,拥有最先进的管理体制和发展理念,自然承担起引领全市升级转型,破解老工业城市发展活力的历史使命。五年来,柳东新区上下发扬“柳东精神”,发挥“柳东速度”,发力打造以“三位一体、四大驱动、三个确保、三个同步,产城融合”为特征的“柳东模式”,使“十二五”成为新区成立以来,投资力度最强、项目落地最多、发展步伐最快、建设成效最好的黄金期,在区域发展竞争中脱颖而出、跻身潮头。“十二五”期末汽车城建成区面积达40.6平方公里,年均建筑量达200万平方米。规上工业总产值为“十一五”末的3.33倍,年均增长27.2%,其中高新区为5.65倍,年均增长41.38%;固定资产投资为“十一五”末的2.84倍,年均增长23.23%,其中高新区为3.38倍,年均增长27.6%;财政收入为“十一五”末的3.16倍,年均增长约25.9%,其中高新区为4.95倍,年均增长37.72%。建设成果得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荣膺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

    力园区”,成为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并作为广西唯一代表参评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柳州高新区在14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综合排名跃升至45位。

    五年来,柳州高新区按照“汽车产业衍生带动、智慧科技驱动转型”的发展思路,以升促建,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辐射带动发展能力,大步建设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方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高新区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跻身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2015年有效高企数量达到153家,相对“十一五”期末增加59家。按照一区多园统计,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1582亿元,同比增长69.53%;实交税金86亿元,同比增长45.7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亿元,同比增长105.88%。发明专利申请800件,同比增长12.2%;发明专利授权78件,同比增长29%。立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科技项目培育孵化建设。“十二五”期内共引进孵化企业430家,新增孵化项目387个,企业48家成功毕业。培育4家科技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家企业在主板上市。引进上海交大等6所高校合作创建研发中心和各类专业孵化器,与牛津大学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孵化器,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新区首家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大学生创业园、互联网“众创空间”和广西机器人“众创空间”,连续举办三届柳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柳州汽配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借脑引智,引进培育优秀人才聚集新区。五年来先后引进高层次人才1413人,柔性引进院士1人、博士后55人,持续推进校企融合、产学研合作。广开渠道,高校研究生院柳州社会实践基地、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西汽车产业人才小高地、“院士籍”企业孔辉科技先后落户新区。

    打造区域创新发展引擎 建成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

    记者:创新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有力支撑,国家高新区在引领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肩负重要使命。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十三五”柳州高新区确立了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在创新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何焕全:抓发展是当前国家高新区的首要任务,抓创新是国家高新区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抓改革是国家高新区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蓝图,提出了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引领产业创新和区域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柳州国家高新区必须进一步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打造成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引擎。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消费市场需求不振、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等短期、结构性因素对经济增长造成突出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急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受外部环境和政策调整影响,土地、资本、人力资源等要素供给趋紧,新区项目用地、建设融资、招商引资、还贷付息、拆迁安置压力较大,客观存在的支柱产业单一、产业配套滞后、创新实力不强、征地安置失衡、公共服务缺位、机制优势弱化等一系列问题,都将影响新区提速发展的步伐。“十三五”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工业4.0”工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中国制造2025”开启中国新型工业化崭新航程,“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自治区、柳州市既定发展方略,都为新区“十三五”加油助力。面对新

    的发展形势,我们要以产业促进经济,以创新驱动发展,以改革提质增效,以开放优化格局,以服务改善民生,以配套完善环境,努力保持新区在“十三五”又快又好地发展。“十三五”时期,新区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紧密围绕柳州市“两个建成”战略目标,始终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建设“国内一流,世界先进”汽车城等核心任务,立足高端,把握大势,着力构造现代产业生态体系,着力优化现代城市空间体系,着力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体系,着力构建新型城镇化结构体系,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在“十三五”期末全面建成全国汽车产业发展新高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建设先进区。

    建成全国汽车产业发展新高地。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按照“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打造汽车工业升级版,推动汽车城超速发展,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汽车产业服务中心,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排头兵,形成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多元支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综合发展实力跃居全国前列。期内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15%以上,到2020年,整车生产总量达到180万辆,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5亿元。建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到2020年,新区创新发展能力、人口承载能力、集约发展水平、绿色环保水平全面提升,产城发展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特色产业集群综合优势突出,现代服务业集聚成形,基本形成规划科学、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管理规范的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基本建成现代化的中型城市,常住人口达到35万人,争取40万人,城镇化率85%,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建成国家高新区建设先进区。到2020年,将柳州高新区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科技资源密集、生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齐全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高新区(一区多园)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高于30%,国家级高企总数达200家,综合实力跻身国家级高新区前30强。其中,初步建成汽车及智慧科技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营收占高新区总收入比例高于50%;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高于15件;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8吨标准煤。

    当前,我们要坚持创新发展,全方位建设国家高新区。一是立足科技园,打造科技资源集聚区。推进腾龙煤电国家级产业化基地、津汇国际孵化器大厦、汽车电子与电子信息专业孵化大楼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完成部分建筑工程。二是建设引领带动效应强劲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年内实现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研发转移中心、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等项目正式开工,争取健齿生物3D打印技术项目年底前开工,完成湖南大学研究院等项目前期工作,湖大艾盛汽车公共服务平台完成基建工程和部分设备开发引进;上海交大汽车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在服务企业创新同时,形成3到4项关键技术,加快成果转化。三是力推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全力争取通过国家级创新型特色园区考核验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打牢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基础。在高企培育领域,2016年新增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力争新区内高企达75家,全市总数达160家。开展园区企业专利“清零”活动,组织专利申报达到600件,力争每万名从业人员新增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四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互联网众创空间和机器人众创空间建设,驱动“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加快发展。推进柳州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线上创业中心。研究设立创新研发引导基金,促进孵化项目引进。通过举办春秋两季招聘会等形式,抓好招才引智各项工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