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8日 星期二
“十二五” 湖南科技那些事儿
□ 俞慧友 李小兵 龙 群
2015年11月6日,副省长李友志出席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并为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奖
2015年7月2日,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童旭东到浏阳经开区调研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2014年10月10日,溆浦县横板桥乡红星村的超高产水稻新组合“Y两优900”现场测产百亩片亩产达1026.7公斤,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
“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成立仪式
2015年11月18日,由湘潭高新区湘电风能生产的我国首台商业化5MW海上风机在福建中闽平海湾成功完成吊装、进入调试阶段,成功开启我国大功率海上风电市场商业化进程

    2012年元旦过后,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湖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浏览着这一“五年科技大纲”,脑海中就不自觉浮现着未来五年湖南科技发展的盛况,场景犹如昨日。尚未来得及转换“脑存储”,那个曾经的“未来五年”,变成了静静的回顾——

    “十二五”收官 “大纲”目标达成

    2012年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湖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从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引领支撑能力、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软实力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目标。五年来,这份“湖南科技大纲”中的目标达成。

    “自主创新能力”评级:增长。区域自主创新综合排名由全国第15位上升到第12位,全省研发人员总量从7.26万人年增加到10.74万人年;

    “知识产权”评级:增长。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18%,全省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29件,比“十二五”初增加1倍以上,全省专利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前十;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评级:增长。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从300个发展到现在的逾800个。国家高新区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数量居中部前列;

    “公民基本科学素质”评级:提高。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从2.18%提高到5.14%,科普意识不断提高;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与其增加值占比”评级:预期达标。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万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2015年,两项指标值分别达19073.25亿元和21.1%,近年,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放缓情况下,呈逆势上扬趋势。

    “5746战略” 给力创新型湖南建设

    湖南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还提出了一项重要的“5746”战略部署,即: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提升传统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大力发展民生科技、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五方面任务;

    实施对全省科技发展具战略意义和关键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惠民、企业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前沿科技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七大科技工程;

    搭建重大科技支撑平台、技术研发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等四大类科技创新平台;

    根据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六十个科技重大专项。

    五年来,“5746”战略,为创新型湖南建设和经济发展贡献了显著成效:

    2014年底,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建设。2015年11月,湖南出台了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意见20条,囊括创新人才培育和引进、创新科技开发转化、创新创业创造主体培育、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创新投入支持、创新管理服务等六大机制内容。《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正式出台。

    在湖南省一批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诸多关键领域技术水平取得新突破:超级杂交稻百亩片平均亩产1000公斤攻关在2014年国家级验收中,成功突破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又率团发起超级稻万亩片高产攻关,及拟正式启动第五期超级稻百亩片均亩产16吨/公顷攻关;

    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持续领先全球,在“2015国际超级计算大会”,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的第4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中,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再次夺魁,获“六连冠”殊荣。

    此外,中国中车株洲所诞生了国内首条、世界第二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炭炭航空新材料、特种线缆等新材料成为我国大飞机、航天器等重大战略产品提供支撑,高铁电传动系统、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轨道交通技术占据世界列车领域的制高点;自主研发的“海底60米多用途钻机”,可实现海下3109米下钻60米深度,使我国成为继美、德、澳之后第四个掌握此项技术的国家……科技“家珍”数不尽。

    重大技术攻关

    支撑高新技术、精准扶贫、绿色环保

    围绕“5746”战略,湖南开展的重大技术攻关与产业化,为该省高新技术发展、科技精准扶贫,及关注民生、促进绿色环保发展提供了看得见的生产力。

    近年来,湖南省重点支持了先进制造、轨道交通、互联网+等领域,部署实施了科技重大专项5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261个,支撑引领了高新技术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在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这三大新兴产业领域,增加值增速超过25%。

    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5位。高水准“湖南籍”科技成果令人瞩目: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团队“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张尧学校长“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这一成果为基础,中南大学近期又成功自主研发出基于透明计算模式的新型智能手表TiWatch。

    围绕粮食、畜禽、果蔬三大千亿产业,湖南部署实施了超级杂交稻、生猪品种优质化、果蔬产业升级等一批科技重大项目,突破了稻米绿色供应链与精深加工、生猪分子育种与集约化生产、柑橘高效加工、茯茶产业化等技术。

    依托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湖南构建了“一体两翼”的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立足大湘西地区和罗霄山片区扶贫主战场,以发展特色产业、推进贫困地区信息化为工作重点,集成优势科技资源,积极实施精准扶贫,累计支持贫困地区科技计划项目900多项,经费超过2亿元。

    围绕“两型社会”建设,湖南着力加快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在重金属污染治理方面,省政府启动了湘江流域污染治理“一号工程”,组建了重金属污染防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创新单位,在矿产资源高效清洁生产、重金属污水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领域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示范推广项目。同时,启动实施了重金属污染区居民健康保障技术应用示范等一批科技惠民项目,建设了代谢疾病、精神心理等两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启动了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平台、人才、体制机制建设 环环相扣

    围绕“5746”战略的四大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标,湖南现已建有6个国家高新区、9个省级高新区,认定了1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集群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全省还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25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其中,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亚欧水资源研究与利用中心、中意工业设计与创意湖南中心等一批重要创新平台正式运行,科技合作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在人才方面,湖南组织实施了 “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湖湘青年人才计划”,构建了“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的育才、引才和励才模式,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省现有“两院”院士6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6名,百人计划180名。

    唯有体制机制创新,方能根本上激活创新潜力。湖南省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在全国范围内,均为抢眼。譬如,依托科研院所转制,湖南已培育出中联重科、中国中车南车时代等一批具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的“两个70%”激励政策,极大激励了该省科研工作者科技创新的热情。

    军民融合优势明显。“十二五”期间,湖南省与国防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了湖南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设立了5000万元的军民融合创新专项资金支持激光陀螺、北斗卫星导航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军民融合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等举措,开辟军民融合创新的新途径。近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联手湖南省政府共同成立了湖南航天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成为中南地区新材料研发领军企业和军民融合新材料产业的新孵化平台。

    推进“十二五”规划 政策先行

    湖南“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得以顺利实施与完成,童旭东认为,与该省五年来不断推出与完善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息息相关。

    201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公布实施了《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这既是我国首个创新型省份建设纲要,也是湖南省科技创新发展的顶层设计。《纲要》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湖南,明确了创新型湖南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提出了9大创新工程和9项保障政策措施。

    近两年,湖南省推进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改革获得有效进展:建立了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设、相互制约”的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流程,实行了统一公开发布申报指南、统一集中受理、统一组织评审、统一集中决策、统一监督审查的“五统一”立项机制;原有41类科技计划优化整合为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创新平台和人才专项等5个类别,年度科技项目总量减少了40%。

    同时,改革后,更为聚焦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集中70%以上资金支持重点产业链、重大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在此推动下,湖南省诞生了长距离大坡度斜井隧道掘进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拓展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空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传动系统等关键技术突破,支撑了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推动长株潭开展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整机系统集成、控制系统、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制备三大技术,促使湖南的风电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形成了湘潭、株洲两大风电装备产业集群,达到200亿元产业规模。

    财政科技投入上,该省也开展了系列创新改革。对技术创新引导类项目主要采取后补助、风险补偿、创投引导等方式投入。积极推进科技金融结合,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成效显著。以财政资金引导,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了2.5亿元的湖南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目前,全省累计探索推出9大类74个创新型信贷产品和14个科技保险产品。

    为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湖南推动出台了《湖南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实施意见》,认定了首批8家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并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落实措施》。

    此外,“十二五”期间,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两型产品”政府采购政策;在全国率先实施“两个70%”政策,率先支持以专利使用权出资注册公司;围绕“1211”发展目标(即构建100个以上专业化的众创空间,新增2万个科技型小微企业,设立100家创业投资机构,提供10万个高质量就业岗位),启动实施了推进大众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了“众创空间建设”、“创客培育”、“创新创业服务提升”、“财税金融支撑”和“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等五大行动。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