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7日 星期一
开启新航程 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访广西北海市委书记王可
□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广西北海市委书记王可(右二)到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石油炼化企业调研

    浴火重生,阔步跨越。

    “十二五”以来,北海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战略地位明显提升,一个区域性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和生态宜居文明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成员,北海市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开启“十三五”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新航程?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广西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可。

    遵循五大发展理念 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记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也确定了“两个建成”的发展目标。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明确北海“十三五”的发展方向?

    王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别是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明确了我国今后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广西实际,结合实现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作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和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脱贫“三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这是广西“十三五”时期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北海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要城市,在广西对外开放大格局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自治区党委对我们有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我们有新的期待,我们责无旁贷,必须要在新起点上开启北海发展新的航程,实现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们提出这个目标是经过认真研究确定的,是一个“跳起来摘桃”的目标,也就是说实现这个目标既有条件,也有可能,当然更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十二五”时期,北海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成功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夯实了产业支撑和文化支撑基础,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文化引领、开放推动”的发展路子。过去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9.6%,高于全国及广西平均水平,为“十三五”时期接力开创新局面、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北海底子单薄、总量不大、历史欠账较多的基本市情仍然没有改变。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为如期实现“两个建成”作出的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北海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广西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个目标”,突出抓好发展优势产业、提升城市功能、持续改善民生“三个重点”,自觉遵循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着力完成“七项任务”:持续夯实产业支撑、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法治建设。

    持续夯实产业支撑 推动经济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记者:一个城市的实力要有根本性的提升,必须依靠以实体经济为特征的产业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北海如何狠抓产业发展,持续壮大经济实力?

    王可:的确如此。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必须继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并大力推动提质增效升级。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本地产业发展条件,我们提出要继续着力做大做强已有的优势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旅游经济等,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势互补、特色鲜明、良性互动、共同提升的发展格局,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根据北海的实际情况,还是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自主品牌战略,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技开发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激励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北部湾“硅谷”。北海市委提出的加快打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临港新材料三大千亿元产业目标,2015年已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1050亿元产值,下一步我们要继续举全市之力来推进这些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形成区域影响力大、辐射带动力强的千亿元产业群。还要着力发展壮大特色海洋产业,逐步打造中国南方海洋科技城,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记者:开放发展是中国的根本出路。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开放发展,充分说明了开放的重要性。北海市如何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加快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王可: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几代北海人最真切的体会。“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给北海带来新的重大机遇,如何充分发挥北海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的优势和潜力,落实好总书记对广西“三大定位”指示精神,实施更加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打造更加完善的开放合作平台,这是我们面临的最重大、最紧迫的课题。

    首先要加快推进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北海贵阳港规划建设等,积极探索跨省(市)共建园区新模式,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构筑产业集群发展平台和区域合作高地,打造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经济合作新高地。其次要立足北海区位、港口、生态环境、海洋资源、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历史、面向东盟的国际合作基础等优势,争取将北海市列为“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西线和南线战略重要支点城市、广西对接珠三角地区前沿城市,全面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东盟国家各地的交流与合作,继续扩大与港澳台、泛珠三角及西南、中南腹地等区域合作,全方位、多领域拓展区域合作空间。第三要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提高口岸服务水平,加快发展对外贸易。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记者: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北海怎样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王可:生态环境好是北海的骄傲,能否持续好下去是我们的焦点。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是发挥北海优势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提出今后要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同步建设,推进绿色经济、有机经济、循环经济一体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以及绿水青山、碧海银滩的生态空间,扎实推进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设,将“美丽北海”蓝图尽快变成“美好北海”现实。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按照《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进一步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大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低碳产业,有效减少废弃物、污染物的排放。

    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全面推进节水、节地和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划定生态红线,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落实“美丽广西”乡村建设规划纲要,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成效,实现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幸福、乡村和睦安宁。

    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让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小康

    记者: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义。北海市如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王可:定居北海的外来人口多,“共享发展成果”在北海具有更加鲜明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完善民生领域各项制度,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全市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广西率先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提高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充分就业,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千方百计帮扶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党的领导 为实现“十三五”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记者: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做好工作、促进发展的根本保证。北海市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在新常态下实现北海新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王可: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以新理念新状态新作为扎实推进“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增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切实提高新常态下应对风险挑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决策咨询机制,重大决策实行终身责任追究。按照好干部标准,坚持“三个一线”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新常态下调动干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大力夯实基层基础,关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切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发挥党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强化人才支撑保障能力,坚持人才强市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完善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更宽视野和更大力度广纳天下英才、共图发展大业。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锲而不舍抓作风建设,强化机关效能和干部执行力推进力,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