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速
2月19日,记者从素有“春城”美誉的昆明市中心乘车向南半小时后,一座形似“孔雀开屏”的大型立面造型建筑映入眼帘。
这是云南目前在建的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交通枢纽——高铁昆明南站,透过移动的车窗远远望去,记者感觉车站宛如一只孔雀之灵在跳动美妙的七彩云南之舞。
昆明南站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云南“八出省、五出境”铁路网的重要枢纽。该工程总面积共计33.66万平方米,其中,主站房的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按16个站台30条轨道规模设计。
据了解,建成后,昆明南站将与目前使用的昆明火车站形成“两站并用”的铁路旅客运输交通格局。车站年发送量计划近期为3120万人,远期可达4693万人,日均12.8万人,在高峰时,客流量能达30万人。
设计独具匠心,寓意深远
昆明南站是一座现代科技与地域文化交相辉映的车站,车站设计紧密结合地域文化,车站建筑主立面由孔雀开屏造型构成。
车站站房孔雀形象、坡顶木构,浮雕纹饰,都具有浓郁云南乃至东盟国家的地域、民族特色,象征着和谐的民族交融和广泛的国际合作交流;建筑中心向外发散的线条象征着昆明作为枢纽对周边地区起到的辐射带动作用;坚实开敞的大门形象,寓意昆明是我国通往南亚、东南亚的大门。
站房屋面共计6.4万平方米,用钢量达1万吨,分6个区拼装、四次整体提升。2015年12月31日,重达3000多吨的最后一块钢结构屋面以每小时2米左右的速度提升完成,站房实现封顶,标志着站房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全面转入站房装修装饰、机电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为今年年内投入运营奠定了基础。
站内与公共交通实现“无缝”衔接
“孔雀开屏”造型的车站建筑分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一层,总高达44.5米。
地下一层为地铁;地上一层是出站层,是旅客出站及铁路与城市交通的换乘区;地上二层是站台层,旅客在这个区域上下列车,设有30条客车到发线和30个站台面,东西两侧为集售票、进站、综合服务、生产办公于一体的侧站房;地上三层为高架层,这一层横跨整个站场,设有进站平台、进站大厅、候车大厅及旅客服务区,小汽车、出租车等车辆可以直接到达这一层,设在此层的商业夹层,还能为旅客提供完善的商旅休闲服务。
站内道路将通过上跨或下穿的方式与周边道路衔接,形成立体交通系统,十分便捷。建成后,站内各种交通工具“无缝”衔接,旅客可“零距离”换乘。
车站建设堪称“节能环保的典范”
车站的建设运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做到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美观协调。
为节省用地、缩短流线,车站采用了桥上建站房、桥下设换乘交通,桥梁与建筑合一的新型结构形式,屋面钢结构采用桁架与网架相结合,主拱跨度最大达66米,出站厅及候车厅层所采用的大跨度混凝土框架结构,使承轨层桥梁成为站房建筑的一部分,巧妙满足了建筑外部造型、结构受力和内部空间的需要,又实现了建筑和结构的有机结合。
为节能环保,车站采用了一系列的节能技术,候车室采用自然通风为主、机械通风和除湿降温通风为辅的复合通风系统,降低了设备运营能耗。车站照明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候车大厅中央屋顶上表层采用的聚碳酸酯板采光带为半透明材料,白天可为候车大厅、站台引入自然光线,节约大量人工照明所需电能。站台上方设全覆盖式无站台柱雨棚,视线开敞,光线充足。雨棚屋面还可铺设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形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站房供电。
站房随时“健康监测”,抗震性能好
云南省处于南北地震带上,属于地震频发区,昆明南站为八度抗震九度设防的特大型枢纽站房。主站房具有超长、跨度大、结构体系复杂、建桥合一、地处高烈度等特点,其区别于其他高铁车站,将在投入运用后,进行全面的站房结构“健康监测”。
据了解,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已把100多个监测装置埋设于混凝土中,站房投入运用后,监测装置可以实时监测站房立柱、横梁等结构的变形,超过预设的警戒值立即报警,有了这个系统就好比站房有了一台终身实时检测安全的“心电图”,以保障车站运营安全,像这样对站房结构进行全面监测在全国来说并不多见。
同时,昆明南站站房共分成四个部分,每部分重约2到3万吨,全部由数十万根钢结构杆件拼接而成。站房钢结构分为很多小的单元,每个单元有数百杆件,由杆和球连接而成,形成由诸多三角形面组成空间稳定结构,质量轻、抗震性能比较好。
作为现代化的高铁车站,昆明南站不仅外观美丽,科技含量高,而且功能完备、安全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