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1月17日)
本周焦点
引力波存在的直接证据找到?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宇宙学家劳伦斯·克劳斯发布消息说:“我早先关于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站)的话已经得到独立消息源证实,敬请关注,引力波或许会有大发现。”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声明、评论或学术杂志公布这一发现,LIGO至今仍然在获取数据,而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本周明星
新聚合物膜:遇光吸热按需放热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一种实现化学储能的固体材料——透明的聚合物薄膜,是首个基于固态材料的聚合物,其能在白天存储太阳能,并在需要时放热,可用于窗户玻璃或衣服等多种物品的表面。
外媒精选
英国首项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实验或将启动
仅以研究为目的的试管胚胎基因编辑的研究申请,在本月14日得到了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的探讨,预计最终许可很可能在本月下发。伦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称,如果他们得到许可,将展开进一步研究。
本周争鸣
霍金以新理论破解“信息悖论”
经典黑洞理论认为,任何物质和辐射都不能逃离黑洞;而量子力学理论表明,落入黑洞的信息可以重新获取,这个所谓的“信息悖论”已困扰科学界40年。现在,斯蒂芬·霍金等人提出了新解释:落入黑洞的粒子的信息部分被位于视界线(黑洞边界)的粒子组成的“柔软毛发”所“俘虏”,这些信息并没有消失,但很难还原和破解。
一周之“首”
首份银河系“年龄图”讲述星系成长故事
美国斯隆数字巡天项目(SDSS)的科学家日前介绍他们借助SDSS项目数据描绘的迄今第一份银河系“年龄图”。首份银河系“年龄图”使用了7万多颗恒星的年龄数据,显示了跨银河系5万光年距离的区域,有助我们了解银河系是如何从婴儿期成长为今天明亮的螺旋星系的。
科学家首次通过可见光观测黑洞
日本科学家参与的一个国际科研团队称,可以通过黑洞活跃期间其周围气体释放出的可见光对黑洞进行观测,而这只需要一台口径20厘米的普通望远镜。该团队在2015年6月观测到了天鹅座V404黑洞爆发时释放的可见光。
前沿探索
大部分恒星拥有强磁场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天文学家率领的团队发现,强磁场在恒星中很常见,这些磁场对恒星演化及最终命运具有重大意义,而此前只有最多5%的恒星被认为拥有强磁场。这一发现将颠覆科学家对恒星演化的认知。
新研究称FGF21激素能延寿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将老鼠寿命延长40%的激素FGF21,其由胸腺内的特定细胞产生,提高该激素的浓度能阻止由于衰老带来的免疫功能的衰竭。该发现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免疫能力及治疗肥胖症、癌症和Ⅱ型糖尿病意义重大。
彗星67P表面发现大片水冰
通过欧空局“罗塞塔”飞船上的科学仪器,科学家首次在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表面发现大片水冰,解开了彗星上是否有水冰这个由来已久的谜团。新发现有助于对彗星上部动力层及其进化的研究。
一周技术刷新
新超级计算机预测极端天气影响
美国推出一台新型超级计算机,其运算速度可达5340万亿次/秒。该计算机将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其他传感器技术的协助下,对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新超级计算机以怀俄明州首府“夏延”命名。
靠微粒子推动的新型微齿轮问世
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的科学家合作,设计出一种由微粒子推动的新型微齿轮。微粒子以周围过氧化氢溶液为燃料推动自身前进,就像微型马达,当它们进入齿间就会推动微齿轮旋转。将来这种微齿轮有望作为自动微机器的基本构件。
奇观轶闻
细菌与电子的运动方式异曲同工
自然界的奇妙共性令人咋舌——麻省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细菌与电子的集体运动出人意料的相似:当成千上万细菌通过微流体晶格时,它们同步运动的方式与电子在磁场中围绕原子核运动的方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