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农业大市的追赶与超越
—— 陕西渭南经开区经济转型升级启示录
本报记者 史俊斌

    数字是简单枯燥的,但数字往往却是量的聚集。

    12月17日,陕西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税收入首破亿元大关,较上年同期实现翻番,占年初计划的182%。

    近几年,渭南经开区食品与物流产业可谓红火,南京雨润、青岛啤酒、陕富面业、中垦乳业、上海申华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入驻,一派生机。

    对于长期被冠以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市渭南而言,这个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二五”的成绩已经相当丰硕。

    渭南经开区何以生机盎然且为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持续发力?科技日报记者日前走进渭南市进行了深入探究。

    阵痛与裂变

    渭南地处黄河岸边,华山脚下,是八百里秦川最宽阔的地带,大自然的热情馈赠让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又夺得中国苹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酥梨之乡、中国红枣之乡、中国柿子之乡等特色产业顶级桂冠,但这里长期属于初级农产品产地,经济欠发达,是典型的“吃饭财政”。

    如今的渭南农产品加工园,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仓储物流、金融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格局业已形成。肉类食品加工区、酒饮料营养食品加工区、创业型食品加工配套区、现代食品区与综合功能服务区5大板块,几乎涵盖了果、蔬、饮、肉、油、奶等民众餐桌上的所有食品种类,从原料到产品再到品牌,渭南本地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通过渭南经开区正在朝向产业优势转化,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迅速华丽转身。

    依托日加工小麦800吨的陕富面业,年屠宰200万头生猪的雨润食品,出口外销的路易食品罐头、润丰果汁等农产品加工大企业,渭南经开区还引来年产40万千升青岛啤酒、年产10万吨玖玖爱非油炸六粮方便面、年产30万吨乳制品的中垦乳业等知名涉农加工企业入驻,这些企业的生产扩张,有力推动了渭南周边晋陕豫金三角地区农产品加工、储藏、包装、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发展。

    在食品产业人才培育和产品研发配套上,该区积极对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专门食品工业研究机构,为区内企业提供高技术水平的技工及科研成果,积极引导其朝着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不久前,该区继杨凌农业示范区之后,第二家获批陕西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园。

    当前,渭南经开区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年产值约20亿元,占到全区总企业数量的1/3,产值占全区总产值1/2。据估算,这里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明年有望突破60亿元。

    创新与发展

    今年6月,新任渭南市委书记陆治原一到任,就匆匆赶到渭南经开区调研,他要求区党政一班人必须立足渭南农产品资源富集的市情,持续不断地在本市农产品加工的广度与深度上做文章,从根本上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型升级。

    渭南市市长李明远曾任职陕西省科技厅厅长,他要求渭南经开区必须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低效用地和落后产能“开刀”。

    渭南经开区也曾为区内部分“低效企业”开而不发、批而未建,半停产或停产,土地低效利用、闲置浪费的现象而困惑,如何让其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区党工委、管委会一班人果断决定“腾笼换鸟”,改变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用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填充空间。如此一来,闲置土地和厂房等资源被二次利用,土地指标紧缺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不少企业还走出困境,实现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云南白药入主海普药业、广州立白并购泓利钢管、广西玉柴重组渭恒农机、凯莱医药物流收购天宇蜡业、江苏速通租赁渭恒闲置厂房生产小型电动车都是经典成功案例。

    “为了做好项目落地服务工作,我们坚持‘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理念,专门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实现项目建设零干扰、为企业服务零距离。”渭南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韦红革表示,“让入驻企业安心发展,让全国人民吃到渭南生产的安全放心的食品是我们的夙愿。”

    围绕食品运输、储存、配送、物流信息管理,渭南经开区成功引进成都红新关中大红市场交易平台,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平台实现“买全国、卖全国”的销售目标。

    区党工委书记杨社盈对记者说,渭南经开区还必须培育壮大这些涉农龙头企业和与之相配套深加工企业的规模与能力,以此提升和拉动渭南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富民强市。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天经济区和陕西“东大门”战略发展规划的实施,必将让渭南经开区紧抓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地利优势,建设“东部产业转移的承载区、联通全国的现代物流服务区”的信心更大,底气更足。

    渭南“十三五”蓝图已经绘就,这个西部传统农业大市正在华丽转身。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