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长春高新区:海纳天下英才 激发创新活力
12月21日,吉林省、长春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春高新区召开。
■“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第五批入选英才简介
海外高端英才
——姚洪涛
姚洪涛,男,42岁,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17年集成电路芯片产品研发经验,曾任美国硅谷资深工程师。2011年回国,任长春理工大学微电子中心主任,2012年创立吉林省第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公司,2015年创办吉林省长理像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多款CMOS图像传感器新产品填补国内空白,销往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创业英才
——秦伟平
秦伟平,男,54岁,毕业于清华大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14年与他人共同创立长春微纪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开发的全自动纳米材料合成技术及纳米材料合成仪,填补了纳米材料(高温热解法)全自动合成的市场空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创新创业英才
——苏恩本
苏恩本,男,49岁,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博士,2002年创办南京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及配套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5次获得江苏省、南京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2014年5月创办吉林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营生化诊断试剂。目前,已完成产品研发20余种,承担省级项目1个,2015年预计销售收入400万元。
创新创业英才
——博格·孙杨
博格·孙杨,女,49岁,丹麦籍,毕业于丹麦皇家农业大学,博士,曾任丹麦DAKO公司技术总监。2015年7月创办长春尼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其主导研发的肿瘤诊断试剂,在世界占据领先地位。公司致力于生物医学和现代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公司现有医疗器械类产品10个,食品安全检测产品12个,在研产品7个。
创新创业英才
——汤钧
汤钧,男,48岁,毕业于吉林大学,博士。多年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掌握多项生物医用核心发明专利技术。2015年受聘吉林邦安宝医用设备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主要负责新型液体敷料材料的研制项目,新产品具有高效、无毒、无刺激、无耐药性等特点,预计在五年内实现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市场前景良好。
创新创业英才
——李燕鸿
李燕鸿,女,40岁,毕业于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博士。拥有高分子科学、统计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学习工作经历,2013年受聘于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化学发光免疫试剂顺磁性微粒偶联技术及规模化生产项目。该项目在我国市场中处于快速增长期,未来2—3年,每年的预期盈利约1000万元。
创新创业英才
——季生象
季生象,男,38岁,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多年从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及产业化研究,取得了多项突出性成果。2015年受聘于长春鑫螯科技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负责金属吸附剂树脂材料的项目研发和生产。目前,已带领团队开发出两类金属吸附剂材料,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预计未来五年累计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
创新创业英才
——郭聃洋
郭聃洋,男,32岁,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博士。2013年受聘于长春中俄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任中俄生物技术与工程联合研发中心主任,主要负责新型益生菌菌株及共生体制剂技术项目。本项目研发的新型益生菌共生体制剂打破世界传统上对机体单纯进行“填补”有益菌的研发理念,居于世界领先地位,预计在3—5年内实现产值1000万元。
高级经营管理英才
——金兑劲
金兑劲,男,42岁,毕业于韩国建国大学,博士,曾获韩国京畿道优秀公共设施设计奖。2015年受聘于吉林纪元时空动漫游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任产品设计总监。聘期内将在衍生产品设计、衍生品植入等领域开展工作,在东北区域建立衍生品主打品牌,实现衍生产品与市场接轨,并逐步走向国际。
高级经营管理英才
——王博
王博,女,33岁,毕业于荷兰埃因霍温大学,博士。在物联网和智能化方面有着丰富的研发经验,曾在飞利浦医疗参与国家级项目研究,并带领团队为德国UKE医院设计研发项目。2014年受聘于长春梨果科技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工作中,组建团队为供热、医疗等领域企业,提供基于智能硬件、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的物联网智能化解决方案。
高级经营管理英才
——井手野 宏昭
井手野 宏昭,男,60岁,日本籍,毕业于大阪大学,硕士。曾致力于三菱电机自主导航应用平台开发,全面推进了车载多媒体事业的发展。2014年受聘于吉林省国家汽车电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有限公司,任高级顾问。为公司引进了三菱电机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完整的开发流程和体系方案,促成了公司与日本企业的项目合作。
高级经营管理英才
——朱亚夫
朱亚夫,男,57岁,毕业于香港大学,硕士。曾任中国网通吉林省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在市场运营、项目管理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2014年受聘于吉林数吉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公司目前已经有长白山易通、吉林银行手机银行等项目投入运营,并已和长春市政府、吉林市政府签订了智慧城市合作协议。

    又到隆冬日,再话英才时。12月21日,吉林省、长春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在长春高新区隆重召开。这也是吉林省、长春市、长春高新区第五次共同组织召开的重要人才会议。

    姚洪涛获得“‘长白慧谷’英才计划海外高端领军人才”命名;苏恩本等8人成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朱亚夫等4人成为“‘长白慧谷’英才计划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长春迪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获“伯乐奖”荣誉称号。13位新入选第五批“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的人才获得了680万元资金的支持。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长春高新区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500余人,投入资金8800多万元,并入选了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五年的时间节点处驻足回望,能看到的,是锲而不舍的人才引进诚意,是硕果累累的人才立业盛景,是宏图大略的人才兴省决心。

    做好人才工作,政策是关键

    政策是人才工作的关键。一年来,人才改革试验区在不断完善、创新人才相关政策的同时,积极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扩大“长白慧谷”品牌效应。已组织开展了第五批“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申报评审工作,共有45个单位的50个人才项目申报,评选出13个人才项目,给予680万元无偿支持。完成了前四批人才项目跟踪考核、验收及政策兑现工作,兑现人才支持资金508万元。整合出台了《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长春高新区)促进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和人才开展自主创新,全年兑现各类政策扶持资金8100多万元。同时,完善股权激励机制,在推动技术入股、成果转化方面进行探索,激发人才潜能。硅谷归国人才姚洪涛及其创业团队,以知识产权作价5000万元,与高新区合作成立吉林省长理像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展CMOS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人才改革试验区发挥“东北亚人才研究基地”作用,总结梳理人才特区建设经验及存在问题,完成“吉林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绩效评估”报告编制及结题工作,并组织召开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讨会。科技日报等知名主流媒体刊发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经验。试验区还参加了《中国人才杂志社》组织的创新案例比赛活动,获得“全国基层人才工作创新评选活动最佳案例奖”。

    做好人才工作,引才是核心

    引进是人才工作的核心。一年来,人才改革试验区不断拓展引才渠道,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全力打造人才高地。发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校友会协作联盟”作用,吸引省外人才“回归”及本地科技成果转化,高校院所在高新区新创办企业36户;组织开展“天使资金”项目申报评审,将从申报的100个项目中择优评选25项,给予无偿资助180万元。组织开展了第五届“长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收集参赛项目161项,择优落位16个项目,无偿资助120万元。全年新引进项目50个,引进企业管理等高端人才150余人。长春海外学人创业园、北湖科技园、中俄科技园等孵化器等机构全年新引进197个孵化项目500多名高端人才。组织各类现场招聘会43场,新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4800余人。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14人,其中博士8人,海外归国人员6人。全年通过组织“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回国创业研习班”参观考察长春高新区,以及政策说明、项目洽谈对接会,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广州留交会等专项人才活动,宣传高新区创新创业政策,达成合作意向30余个。

    做好人才工作,平台是基础

    平台是人才工作的基础。一年来,人才改革试验区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平台,不断激发人才的创业热情和创新活力。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中科院光机所光电子平台项目已经投入使用,入驻企业达到32户,其中7户已经投产。中科院应化所新材料技术平台项目,两个通用技术平台、3个专用技术平台及科技服务中心,内外装修已经完成,6个项目已进驻。长春北湖科技园产业一期35栋建筑主体、13万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总计签约落户58个项目,其中40个项目进驻运营。创新型孵化器建设也初见成效。年初,制定实施了《长春高新区关于发展众创空间,建设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已建成创新型企业孵化器9家。其中摆渡创新工场和原创驿站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中科创客营被认定为吉林省首批创客空间,高新区已经成为全省众创空间最为集中的区域。“长春高新科技大市场”获批为第三批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利用大市场,组织、征集“北湖科技园‘贝壳’创业训练营”、“‘摆渡创新工场杯’吉林省全民APP大赛”等6个活动项目,先后完成了2015年全国科技周吉林省活动项目申报、“高新技术产品(项目)发布”等20余次专题活动的组织和承办工作。金融服务平台融资功能进一步完善。在延续与建行助保贷的基础上,与中行签署见保即贷协议,与民生银行合作小微贷,助保贷5000万额度已全部完成,与科技支行合作开展的股权质押贷款,开创了吉林省中小科技企业信用贷款的先河,前三季度累计年度新增贷款总额4.75亿元。新增挂板8家,融资额1.2亿元。

    做好人才工作,服务是保障

    服务是人才工作的保障。一年来,人才改革试验区围绕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由市委组织部与高新区共同组织实施的“长春人才港”现已开通上线试运行。指导人才企业申报项目,争取人才奖扶政策。预计全年各级科技立项550项,获得资金4.2亿元。有1人入选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1户企业荣获“国务院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3人入选省高级专家。全年通过举办周末大讲堂、3P系列知识讲座,组织企业赴上交所培训、高新技术企业专利培训、大学生企业创业辅导、3D打印知识推广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等专题培训近万人次。进一步落实人才服务专员、高层次人才走访、节假日慰问、健康体检等制度,建立了持续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联谊活动制度,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全年组织金融论坛、私募对接、人才联谊等企业沟通交流活动30余次;走访企业、园区70余户次,回复、协助解决困难和问题50余个。

    做好人才工作,创新是动力

    改革创新是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十三五”时期是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吉林省及长春市实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的深入实施,对推动人才改革试验区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对人才工作也提出新要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将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省、市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目标,围绕大力推进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长春新区建设,围绕高新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一个意见、三个办法”为指导,以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务体系,不断强化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切实优化人才发展综合环境,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长春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纪工委书记杨俊良对明年人才工作作出安排, 2016年“人才改革试验区”将组织开展第六批“长白慧谷”英才计划申报评审工作;对已入选人才项目进行跟踪考核,及时兑现相关政策。对第三批入选人才项目进行验收考核,提出后续支持意见。开展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调查,以制作高层次人才需求手册、网站发布等形式,增强引才的针对性。根据区内企业对高端人才需求,利用侨务、科协、外专等部门项目优势,策划组织引才活动。围绕校企合作,提前介入高校按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围绕宣传推介人才政策及创新创业环境,发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校友会协作联盟”作用,主动参与、策划校友会相关活动,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高新区创新创业。围绕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开展“2016年长春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遴选优质人才项目落户高新区。依托大连海创周、广州留交会及各种招商活动,宣传推介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深化“长春人才港”建设工作,打造政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成为吸引域外高端人才的新窗口。利用高新人才市场,组织专场招聘活动45场以上。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支持、引导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调动企业引进、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将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加快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发挥中国科学院长春技术转移中心作用,引进高水平研发类项目。中科院光机所光电子平台项目引进落户企业力争达到40户以上,应化所新材料平台孵化大厦入驻的10个项目投产达效。加快吉林省集成创新综合体建设,全面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抓好工大科技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孵化企业的数量,争取达到40家以上。促成吉大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尽快落位,统筹谋划推进生物医药类、新材料类、探测及检测类和工程技术服务类等平台建设。积极发挥吉林省科技大市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东北分中心作用,全力打造立足吉林、服务东北、辐射东北亚的一流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创新型孵化器建设,助推人才创新创业。推进汽车电子产业基地、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等园区建设创新型孵化器,力争在明年底投入运营10家以上条件成熟、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孵化器,建成在省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北湖科技园确保产业二期生物医药平台如期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7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封顶,新引入科技研发及相关企业20个。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上,长春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綦远方对进一步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有效发挥先导、示范、带动作用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向更高层次迈进。二是要加大政策创新突破力度,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三是要构建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营造人才舒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长生就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提出四点希望,一是进一步发挥政策创新的引领作用,带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二是进一步发挥聚才引才的示范作用,加快打造人才创新创业高地。三是进一步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作用,为创新发展提供原动力和新支撑。四是进一步发挥创新创业平台作用,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人才引进非一朝一夕之功,秦纳天下英才一扫六合,耗时以百年计;人才立业乃全心全意之举,哺育“吉林创造”,实现自身价值。在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源头在创新,实现创新驱动的最终希望在人才。在国家向“第一个一百年”迈进的时候,“长白慧谷”目标清晰,它会成为引领吉林发展、打造东北亚人才品牌的金色“名片”和强劲引擎。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