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拨开石墨烯热潮幻象 厘清产业发展路径
本报记者 华 凌

    ■新闻观察 

    当今,全球在涌动石墨烯热浪,越来越多的人在编织着梦想,而国内不乏有人质疑或担忧:石墨烯的发展会不会重蹈过去纳米热的覆辙,炒作、一窝蜂,亦或搁置在实验室裹足不前?

    12月20日,在由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联盟)、唐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联合主办的“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成立暨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热议:如何拨开石墨烯热潮幻象,厘清夯实发展路径。

    雷声大雨点小

    尽管,石墨烯发展具有广阔前景,但全球石墨烯产业尚处于技术概念期。我国石墨烯产业应用发展走在世界前列,而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亟待加强或改进的难题,所谓雷声大雨点小。

    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康飞宇指出,我国石墨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首先,下游应用领域的研发较落后,产业应用技术缺乏引导。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且多数为基础方面的研究,而介入石墨烯生产和应用开发的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和初创公司,虽然有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央企开始关注石墨烯,但多数尚未有实质性投入。

    并且,关键性技术尚未获得实质性突破。石墨烯的高质量、低成本、绿色制备和提纯技术以及应用技术(替代传统材料存在阻碍)等,仍是制约石墨烯未来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实验室可获得高质量的制备,但放大生产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此外,市场需求尚未全面打开石墨烯生产和研发的单位有数百家,虽然大多数企业都具备基本的设计和生产能力,但产品差异性不大,尽管石墨烯产量在逐年增加,但是受制于下游应用没有突破,导致石墨烯有价无市,如导电导热油墨涂料。

    另外,权威性行业标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全球石墨烯行业的标准尚未制定,严重阻碍整个石墨烯行业发展。

    让此“热”接地气

    “石墨烯的领域现在非常热,但与以往一些领域热的现象不一样的是,它并非由国家支持自上而下的主导,而是从民间自下而上兴起并获得国家的支持。为了让其最接地气,中央和地方可相互呼应,促使行业龙头之间合作,包括应用企业直接投资、地方打造应用产品和鼓励资本投入三个因素。”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李义春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指出,中国石墨烯产业要走“精、强、大”这种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道路,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明确产业分工,包括小微企业。

    康飞宇建议,未来将加大下游应用研发投入,启动应用示范专项;因地制宜建立区域性石墨烯应用示范基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跨区域的“国家石墨烯产业联合创新中心”;加快石墨烯行业标准化进程;加强投融资引导,建立区域产业基金。

    12月19日,联盟发起了“推进中国石墨烯产业健康发展倡议书”,提出倡导行业自律;提倡和谐共赢发展;加强自主创新;加强产业链间企业合作;做实产品质量和品牌;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并共同推动统计、标准、检测认证等行业基础工作的开展,以建立良好的市场,推进中国石墨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搭建区域性平台

    李义春指出,“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是联盟搭建起的国内首个区域性发展平台。目前京津冀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石墨烯产业协同发展创新将成为这个区域的重点发展领域,并向河北扩散。”

    据李义春介绍,联盟在统一协调京津冀资源后,为三地石墨烯产业发展布局。由于拥有全国最集中的石墨烯创新资源,北京居于京津冀整个产业布局中创新中心的地位;天津拥有人才及一定的创新资源,在建立工程化平台上具备优势;河北唐山市作为华北最大的石墨烯原材料生产线,适合打造为京津冀石墨烯产业高地,实现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型。明年国家还将启动相关应用示范专项指南。

    目前,京津冀等地在石墨烯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进展迅速,正在形成集聚效应。例如,唐山高新区石墨烯产业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14家石墨烯相关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拥有河北省石墨烯产业院士工作站、石墨烯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拥有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检验检测、众创空间和科技融资等服务机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