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加油……”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高原,驻疆某部某团炮兵营正在组织“一炮走红”举炮弹比赛,场上20名参赛选手以建制连为单位分成5组,正在进行紧张激烈的冠军角逐,各组的5名选手灵活调整“战术”进行接力托举,一时间难分高下。场下观众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加油叫好声嘶力竭。该营营长李盯辉说:“虽然身处高原,战士们体能训练的热情不减反增,过硬的身体素质为牢固树立高原战斗力标准夯实了基础。”
在“氧气吃不饱,平地比山高”的阿里高原,空气平均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0%—50%,这对于该团官兵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大部分官兵初上高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头晕、耳鸣、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的,更别说高强度体能训练了。”七连连长杨虎在组织体能训练时感到“压力山大”。
针对这一情况,该团团长杨利涛在党委议训会上指出:“高海拔驻训,良好的身体机能是关键,要立足高原实际科学组训、寓训于乐,激发体能训练热情,将革命的本钱夯实筑牢。”
兴趣是最好的教练。在11月中旬组织的一次体能考核中,全团95%的官兵所有体能课目均达到了合格以上。
“寓训于乐,训趣相辅,强度不大成果却不小。”该团作训股长杨明明介绍说。机关推陈出新组织了“精武达人秀”“高原论剑”“最强武道会”等体育竞赛活动,深受年轻官兵的欢迎,极大激发了战士们体能训练的高涨热情;针对官兵对高原缺氧环境耐受性不同,营连积极开展游戏式组合训练,为不同体能层次的官兵量身定制了“渐进式套餐”,将大纲规定的体能课目有机整合,转化为有无氧耐力操、变速竞走等项目,强度减小了,官兵兴趣提升了,训练成绩不降反增。
因地制宜方能事半功倍。该团还立足高原缺氧实际,研究开发了高原体能训练数据库系统,对各海拔高度下适宜开展的课目、时长,以及不同训练强度下官兵的心率、脉搏、血压等数据进行了详实的记录,科学组训一键查询,让施训者做到了心中有“谱”。他们还邀请驻地专业体育老师就“高海拔体育训练的组织实施与伤病防护”进行系列辅导授课,归纳总结了《高原体能训练科学规范》,为安全高效开展体能训练提供了科学依据。作训参谋任凡是数据库的研发者之一,他欣慰地对笔者说:“在这高海拔的世界屋脊,体能训练也变得‘高大上’起来!”
为实时掌握官兵身体机能适应状况,营连为每名官兵配发了“体能负荷检测卡”,绘制了高原耐受性“曲线图”,定期进行分析研究,将相关数据反馈至数据库系统进行持续更新完善,进一步指导科学训练,形成了良好的闭合回路。
海拔高,体能训练热情更高;氧气少,体能训练劲头不小。笔者看到,这个团将体能训练融入日常任务,在科学指导下强身健体,在趣味娱乐中砥砺斗志,战斗力标准被牢固树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