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轨道交通
本报记者 张 晔
打开手机微信,点击扫描,对准电车上的二维码,“滴”……前后不过几秒钟,就完成刷卡支付,在苏州科技城工作的王璐瑶坐上了平稳舒适的有轨电车。
11月1日,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正式提速运行,18公里单程运行时间将从41分钟缩短至38分钟,它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庆祝自己一周岁生日。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开通试运营一年多,不仅有万人试乘的火爆场面,更创造出一条千亿级产业链,苏州高新区抓住建设有轨电车这一民生项目的机遇,打造出国内罕见的有轨电车产业高地。
发展有轨电车要算生态账
“铛铛……”
随着鸣笛声,一列颇具现代感的金色有轨电车从苏州高新区管委站始发。车内宽敞可容纳300人,行驶平稳毫无颠簸感,宽大的玻璃窗外,就是美丽的苏州风景。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全长18公里,设车站10座,是连接苏州高新区中心城区至西部湖滨区生态城、苏州科技城的骨干交通线路。
“为什么不选择建设地铁或快速公交呢?”记者问出了许多普通市民都感到疑惑的问题。
“发展有轨电车不能算小账,而是要算大账。”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明生说,现代有轨电车具有环保、舒适、经济、智能、快捷、人性化等特点。它与公交车相比,一辆70人的公交,每公里碳排放45克,一年的碳排放大约为60多万克,而一辆有轨电车的运营能力是一辆公交车的3倍,排放量是公交的1/10;而与地铁相比,有轨电车的造价低廉,仅为后者的1/5。
同时,有轨电车行驶过程中噪音非常低。通过设置在太湖大道清山大桥旁的户外分贝记录仪,记者发现电车经过时声音变化不到1个分贝,远远低于一辆小汽车经过时的噪音。而且不堵车,交通信号灯少,开通运营后,准点率达98.37%。
同乘一列电车的徐女士告诉记者,有轨电车1号线从中心城区延绵至太湖湖畔,沿途是真山真水的生态新城,乘客可“跟着眼睛去旅行”。记者乘坐电车体验,透过车窗,近看路边繁花似锦,远看青山连绵,令人心旷神怡。
据悉,苏州有轨电车1号线开通运营的同时,2号线也已开工建设,并计划建设6条线路。它与地铁、公交线路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多层次、多模式的公共交通网络,有轨电车已成为苏州公共交通的新名片,并给苏州人提供了更便捷的绿色出行新选择,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借有轨电车打造千亿轨道产业链
有轨电车的成本有多高?仅苏州1号线来说,线路全长18公里,项目总投资达到31亿元。如果你仅仅把有轨电车看成高投入的民生项目,那么就低估了决策者的谋势布局。
“苏州高新区的目标是围绕有轨电车1号线,搭建轨道交通产业平台。未来几年内,高新区将力争打造出千亿级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沈明生说,苏州并不是第一个开通有轨电车的城市,却要做有轨电车产业第一的城市。
在苏州有轨电车建设的同时,国内外一批轨道交通领域的龙头企业陆续赶来施工作业。然而苏州高新区并没有让这些企业单单承建项目,而是逐步展开招商引资工作,吸引这些企业在园区内投资兴业。
据介绍,目前园区内的有轨电车产业的业务范围涵盖投融资、设计、车辆制造、总承包建设、运营咨询、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已经形成了初步的集聚规模和产业链。由清华大学整合优势资源组建而成,在有关票务系统、旅客服务系统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易程股份,已设立6家产业化公司,企业产品及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中国高铁客运车站近300个、国内外列车400多列,服务旅客约6.8亿人次,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成为高新区轨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原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苏州高新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在科技城组建苏州南车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并将投资10亿元建设全国第一个有轨电车总装与维保基地项目,进一步助推轨道交通千亿级产业链的形成。2013年11月13日,科技城迎来了德国企业汉宁卡尔,这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轨道技术企业,入驻之后,汉宁卡尔将以研发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车辆通讯系统、制动系统、轨旁设备、道岔系统等产品为主。
此外,这条轨道交通产业链还包括了专注于提供现代有轨电车系统、通信集成、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以及智能交通解决方案的苏州富欣智能交通控制有限公司,以及定位于研发和生产轨道交通通信产品和智能科技产品为主的苏州市赫华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全国第一家有轨电车行业协会也将在苏州高新区成立,目前共吸引43家轨道交通企业参与其中,其中不乏一批国内外总部型、龙头型企业,正在参与自动有轨电车行业标准的制定,填补国内空白。据介绍,高新区内有轨电车相关技术国产化率已达到60%,一台电车价格由进口时的2000多万元,降至目前的1800万元,并有望逐步降至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