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姜树明 成宇 徐婷)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朱金春等同学在导师的指导下,研发的一种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日前被授予国家发明专利权。另有二项被授予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权。
“普通混凝土路面的两侧一般采用密实的路沿石,这种路沿石是由水泥、石子、砂和水按一定的比例搅拌注模而成,不具有透水性。”朱金春介绍说。当雨水较大时,路沿石边缘容易积水,从而给交通带来很大的麻烦。除此之外,普通的路沿石由于比较笨重,不仅用材较大,而且给运输和施工带来较大的麻烦。朱金春等同学在导师杨鼎宜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发明的一种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是由部分或全部再生粗骨料、水泥、二氧化硅微粉和水按照不同的比例搅拌制备而成。由于再生骨料透水性混凝土属于大孔混凝土,须采用插捣成型或碾压成型,保证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据了解,朱金春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经委托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对再生透水混凝土的四项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权威检测,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研究的创新性也通过了教育部的科技查新,下一步即将开展科技成果鉴定等相关工作,推动商品化生产。这三项专利联合打造的新型透水路面,将会在未来的海绵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