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要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技术、品牌和服务”
——看欣达通信科技如何“跳跃”发展

    □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邵林龙

    当前,我国光电缆产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光电缆如何能够避免前几年出现的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企业又该如何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通信光电线缆企业家峰会上,走访了江苏欣达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根龙。

    深度剖析市场,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在2000年之前,我国应用的光纤绝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中国的光纤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光电缆产品从满足国内应用走向开拓国际市场,已形成光纤光缆产品品种齐全的制造体系和棒、纤、缆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就我国光纤光缆产能和产量来说,已成为占有全球50%以上份额的‘生产大国’。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国内光电缆产业的激烈竞争也正在开始,企业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技术、品牌和服务的能力。”邹根龙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光电缆行业,欣达通信科技成立仅仅6年,且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产值,都与一些“老牌”企业无法相比。然而,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家企业在市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却是越来越大。尤其是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连续多年产值保持50%以上增长。

    欣达通信科技的发展动力和市场活力从何而来?“我们创办企业之时,正是赶上我国铁路、机场、通信等大发展时期。在充满挑战、机遇和变革的新时代下,一些有资本实力的企业,也都快速转向通信光电线缆。我们感觉到,在这样的背景下,欣达通信科技一定要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前提下,走产品差异化发展之路,重点发展大企业不愿意上、普通线缆企业想干又干不了的室内光缆项目。”邹根龙说。

    邹根龙告诉记者,当时,日本、韩国、美国等的光纤入户已经在25%以上,而国内光纤入户率还非常之低。为此,我国启动实施了“最后一公里”工程,预计每年增长幅度在20%以上。“欣达通信科技决定重点发展室内光缆项目,绝不是几个人拍着脑袋,而是先后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市场调研和论证,最终决定的。”

    引人才重研发,抢占市场“话语权”

    “企业能否抓住机遇,融入到国家‘最后一公里’工程,关键要有一支高素质科研开发队伍,能够围绕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创新产品。为此,我们推出一整套人才政策,重点引进专家型科研人才,同时,与高校开展科技人才合作,加快建立以行业领军人才为主体的科研开发团队。”邹根龙说。

    欣达通信科技总工程师何伟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建立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欣达光缆及光通信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连续多年每年投入约400万元,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新产品研发。特别在项目开发上,公司实行项目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统筹整个项目,其他研发人员充分配合,开展相关试验研发工作。公司按照计划按时间提供专项资金,配备相应的场地和检测设备等,全力保障项目的有效开展和运作。

    正是有了如此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和科研开发生态环境,近年来,欣达通信接连开发出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强的多品种、多规格室内光缆、预制成端光缆、圆形引入光缆等一批创新产品。

    “就拿自承式圆形引入光缆来说,该光缆采用抗弯紧套光纤,非金属加强,钢丝增强的创新型结构,该结构的圆形引入光缆被后来的行业标准采纳为推荐结构,我们自主研发的这一产品具有整体外形小、重量轻、易剥离、抗弯曲性能好,对光纤保护功能强,接续方便,支持大容量数据传输等特点。目前,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33项,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项,在行业关键领域形成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在市场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几年来,先后有16个项目得到市级以上支持。”何伟说。

    融入国家战略,助推产业高端化

    仅仅6年,欣达通信科技已形成了室内光缆、预制成端光缆、光器件等高新技术产品系列,成为一家专业从事室内光缆、野外应急光缆、光分路器、光纤活动连接器、光纤快速连接器等为主导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经营企业,形成年产室内光缆100万皮长公里和预制成端光缆600万条的能力,年销售突破3亿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欣达通信科技产品已在联通、电信、铁通和广电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室内光缆及预制成端光缆主导产品,已进入全国100多个城市,年经济效益在公司总产值中占60%以上。

    说到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邹根龙认为,“‘十三五’期间,国家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当前,国家又在持续推进‘三网融合’、‘宽带中国’,以及‘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这一切都将为光电缆产业‘十三五’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和良好的市场空间。但是,新常态、新机遇、新发展下,对于光电缆行业的发展同样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下一步,我们将在主导产品坚持差异化,实现‘专精特新’的基础上,通过资本运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转变经营模式,推进产业整体走向高端化,增强参与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邹根龙表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