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转变了观念,不再留在人才扎堆的大城市,而是回到故乡自主创业。然而缺资金、缺人脉、缺技术、缺信息以及抗风险能力差成为返乡创业人群的通病,有的因市场定位不准而被市场淘汰,有的因缺乏资金而使业务拓展受限,更多的,则是在单打独斗中自生自灭。那么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初期都是怎样的状态,他们面临的实际难题有哪些?记者近日到临汾市进行了调查。
初创期调研充分且信心饱满
10月27日,阳光明媚,郭效序正在田间指挥几名农民工作业,一台小型挖掘机将6个大棚间隙的土地翻松,2名农民工刚将过冬的棉被堆在地垄,还有1人在检查喷灌系统的水电是否通畅。小伙子穿着时髦的夹克衫,皮肤白白净净,一看就是个学生样儿。
这块地约30亩,不大的区域内却种好几样稀罕东西,6个大棚内分别种植了红颜、章姬和白草莓3种草莓品种,大棚之间将要在上冻前种下蓝莓。另一边约400个3米高的水泥柱子吸引了记者的眼球。
“这是我们今年5月从辽宁丹东引进的软枣猕猴桃,是空运过来的。”
200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的郭效序在城市间“漂”了好几年,做过销售、炒过股票、搞过运输,但总是不够稳定。他的同学认识一位吉林农大的学生,了解到当地软枣猕猴桃有销量极好、价格高、耐冻、营养丰富、推广价值高等特点。在经过充分调研自然条件、综合分析经济实力及发展前景等因素后,3人决定合伙投资回乡创业,成立了悦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全省首家软枣猕猴桃生态农业采摘观光园。
“我们的目标是从30亩起家,逐步扩大,力争打造一个高端水果示范区,将来做成面积300亩临汾市最大的生态农业采摘观光休闲园区。”郭效序说。
资金缺乏是发展一大制约
让郭效序3人没想到的是,才短短半年,他们就已经投入了上百万元。
他们以每年每亩1100元租下30亩地,一租就是10年。6个钢结构大棚,每个造价10万元,软枣猕猴桃按每株70多元购进,草莓、蓝莓的一代苗全部从辽宁丹东买进。各种辅助设施材料都需要资金,软枣猕猴桃属木质藤本植物,需要立架,所以“栽”了400个水泥柱,再加上大棚上盖的塑料膜、防寒棉被,改良土壤所用的肥料等等。这些还不算,人工投入又是一大块,“今年的人工比以前涨了不少。”
因为没有资产和资本抵押,不能通过银行贷款,所以3人通过亲戚朋友挪借了100余万元。
“这才刚刚开始就投入了这么多,后面持续的还需要不断地资金投入,所以眼下资金短缺是我们比较紧迫的困扰。”郭效序说。
在离孙曲村不远的另一块滩涂地上,80后马美香与伙伴两人投资,种植了60多亩食用玫瑰。原本在市区开小超市的她看好食用玫瑰的发展前景,决心返乡创业,开辟食用玫瑰种植基地。两人以每亩地800元的价格租下了原本种黄豆的滩涂地,2014年投资50多万元种下了4万多株玫瑰。
“我们进的是2年生的苗,今年4月就开花了,花期一直持续到9月。但因为头一年花质不好,所以只能供观赏。”据马美香介绍,玫瑰的生长期为15、16年,后期因为要进行追肥、嫁接、浇水等工作,所以也需不断地资金投入。
技术、信息弱是最大短板
“对于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他们既掌握了先进的知识,又熟悉农村环境,返乡创业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既解决了就业难题,又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但很多大学生返乡创业还存在盲目性。”陪同记者采访的尧都区教科局副局长邓娟说。
“大学生返乡创业最大的短板还不在资金,而是不很懂技术,信息不灵通。”在现场,当邓娟了解到郭效序的6栋大棚草莓急需引进蜜蜂进行授粉时,很快帮助他搜集到了几条信息。
郭效序的观光园是以辽宁草莓研究所和本溪林业农业推广中心为技术后盾的,这两天就要请专家来现场指导软枣猕猴桃苗圃过冬的操作技术。马美香也与济南平阴玫瑰镇达成了技术合作协议。因为涉及到比较专业、先进的种植技术,他们每年都要请专家来做技术指导。
“因为经验缺乏,相比之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致富比其他人群需要更大的勇气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邓娟说。
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临汾市尧都区确定了“以发展一项产业,激发大众创业,焕发创新活力”为主的科技工作目标。支持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创业,已安排大众创业项目22项,资助研发经费165万元,建立了香菇周年种植、地栽黑木耳种植、双孢菇种植、软枣猕猴桃种植、食用玫瑰种植、万寿菊种植及肉羊养殖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基地10个,支持资金105万元。今后将支持农村青年大学生回乡创业,创建一批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且将整合科技信息资源,完善尧都科技信息交流服务中心功能,健全区、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更好地为返乡青年创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