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轨道交通
“我经常是上午在南京开会,下午在杭州开会。长三角一体化轨道交通的兴起,把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副总工程师何志工把他亲身的体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长三角轨道交通密度正在接近日本和法、英、德、意等西欧国家。有专家预计,到“十三五”末,长三角高铁和城铁密度将堪比世界最高水平。
为了世界级城市群的紧密相拥,我国轨道交通科技人员如何用智慧和汗水,踏遍长三角,绘旷世蓝图?
300人晋升教授级高工和高级工程师
铁四院在国内最早研发高铁。副总工程师何志工称,上世纪80年代初,一般中国家庭还在羡慕一台凤凰牌自行车时,“我们就动手了”。主动性来自一项研究:审视西方走过的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高铁。盯住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部城市群,铁四院较早开展了高铁网规划和勘察设计研究。
1995年,铁四院成立高速铁路专门部门,“技术人员把行李放在办公室,国际、国内哪里有高铁研讨活动就去哪里”。
20余载坚韧不拔的守望,使得一项项技术难题不断被攻克,从深厚软土到大跨桥梁,从隧道风动到无砟轨道,从信号列控到系统防灾,铁四院也已稳稳站在了高铁技术的潮头,形成了十余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设计品牌,形成了我国自主的高速铁路建造技术,极大地支持和保障了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建设。
针对长三角地区特点,铁四院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室内外试验,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通过原始创新和技术集成,他们在高铁和城铁建造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套技术成果。据统计,从规划选线、前期调研、方案论证、勘测设计、配合施工等阶段,铁四院有近三分之一的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过长三角地区的轨道交通建设,有近300人先后晋升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有40余人成为国内高铁技术的知名专家,有20多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詹天佑铁道工程师奖、火车头奖章。
踏勘完成方案比选是高铁长度的5倍
每一条高铁在开工之前,必须要选定一条既满足城市规划及技术要求,又要绕避环境敏感点及不良工程地质地段,更要节省土地资源及工程投资的路线。这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在几千平方公里土地上反复踏勘、测量和方案比选。他们要不辞辛劳、披荆斩棘,一步一步翻越一座座高山,穿越一条条河流,踏破一双双“铁鞋”。
铁四院在承担长三角地区高铁勘察设计工作中,经过现场踏勘完成方案比选长度累计为高铁长度的5倍,经过测量、勘探完成的方案比选长度累计为高铁长度的2.3倍。甬台温铁路在方案论证比选阶段,全线近300公里的线路,开展方案比选的线路长度就超过了3000公里。
沪宁城际铁路线路全长301公里,与京沪高铁并行长达55公里,通过分析桥面宽度、线间排水、接触网设置等控制因素,两线线间距最小处仅为9.9米;与既有京沪铁路并行长度达170公里,在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等城际车站不仅实现了与既有客站并站设置,还实现了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零换乘”,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土地和建设成本,方便了旅客出行。
长三角地区沿线土地资源稀缺,对线路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高。在方案论证中,除了充分按照经济、环保、地质等要素进行比选外,还要兼顾土地利用、资源节约等因素,在设计中尽量与高速公路、既有铁路共用交通走廊,集约用地,减少了铁路对地方土地的切割,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杭甬客专桥梁比例达87%,沪杭客专桥梁比例达90%,极大地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沪宁城际通过优化方案,共计为寸土寸金的长三角地区节约土地920亩。京沪高铁徐沪段通过方案优化,节省用地近5000亩。
轨道交通引领长三角一体化提速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建成及在建项目包括沪宁、沪杭城际、宁杭甬城际、嘉苏常城际等。2011年3月,由铁四院完成了修编长三角城际交通网规划,新规划在2005年国务院批准的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基础上扩容,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为中心,包括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的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铁四院副总工程师何志工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速的今天,虽然城际之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但是密集的城市交通网络却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因此长三角各中心城市应共同研究出台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建立治堵合作机制。
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为区域交通提供了一种新的更便捷、更舒适的选择。目前,还有大量在建和计划开工的高铁和城际线路,预计到“十三五”末,长三角高铁城铁密度将堪比世界最高水平。
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朱咏教授认为:顺应知识经济引领、现代服务业驱动、“互联网+”以及区域融合发展的时代潮流,高铁网在压缩时空距离,加速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知识经验等在高铁站点之间快速移动的同时,也正在“倒逼”长三角一体化提速,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