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首席技师”吕义聪:耳朵能听出汽车50种故障
本报记者 宦建新

    吕义聪凭着一双耳朵就能听出汽车40—50种故障。

    而在2004年进厂时,他还“真不知道汽车是怎么造出来的”。

    吕义聪,1米80的80后,凭着一手绝活脱颖而出,先后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台州市首席技师等殊荣,最近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他现在胸前挂的工牌是: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总装分厂技术质量员。

    2004年,吕义聪进入金刚公司,被安排到生产线上做装配工作。凭着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以及过硬的修车本领,不久就被调至总装分厂成为一名整车装调工。

    “进了调试后才发现,自己在外面学的那些客车、货车、小面包等‘老爷车’修理技术已经不够用了。”吕义聪说,我下决心一定要掌握整车调试和排故本领。

    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吕义聪来说,并非易事。

    为了掌握调试本领,他常常一个人钻进汽车研究故障,很多时候忘记了吃饭和下班。床头贴着大大的汽车原理图,床边放满了各类汽车书籍。白天没时间细查,加班来研究。碰到原理等问题时,他啃专业书以及学习专业知识。他花了三年时间看懂了整车电气原理图,花了两年时间背熟了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各色电线的线路图。

    爱琢磨,勤动手,吕义聪刻苦自学,很快掌握了汽车调试技术。

    2007年,金刚公司承接284辆出口车订单,即将交付时,发现汽车有异响。工作人员都来到了生产现场,所有的可能性都摸排了,所有该更换的零部件都更换了,还是没能排除故障。这时,吕义聪坐上一辆故障车试验,半小时后告诉大家,动力转向液壶和发动机怠速控制阀出现了问题。打开一看,问题果然在这里。

    吕义聪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大显身手。

    2007年,吕义聪获得全国技能比赛一等奖。他说,未来只能靠努力、靠知识,只要不断学习,就能够不断地获得收获,并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2011年6月,吕义聪转岗进入公司技术质量科,负责产品质量管理和技术改进。从“技术工人”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型、发展。这是吕义聪人生一个新的起点。

    “16个科员里,只有我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这是一次更大的挑战。”吕义聪说,在这个岗位上更需要具有系统思考的能力、全面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较强的协调沟通能力。于是,吕义聪下定决心:“在专业方面,我一定不能输给他们。理论方面的积累,我也要通过努力赶上去。”

    为做一名称职的技术人员,他加紧“补缺”!

    学习CAD软件二维功能、CATIA软件三维功能,学习如何查询图纸等资料,学习如何进行图纸与实物分析比较,逐步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及提出改进建议。重视现场问题,逐步开展分析、判断并推进改进。扩大问题的收集范围, 增加改善的机会……看着问题被从源头上解决,想着整车下线后又少了一个缺陷,吕义聪慢慢有了成就感和自信。

    吕义聪还将目光盯在了改善创新上。对着一辆辆成品车和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竞品车,吕义聪和同事们,一个又一个零件拆啊装啊,寻找改善改进点,寻找创新提升点。据不完全统计,吕义聪已经拥有了50多项改善创新成果,其中《变速器油封装配工具》《空调制冷系统效果提升装置》获国家专利。

    2012年9月,吕义聪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命名挂牌。今年9月,吕义聪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工作室。现在这个工作室有30多人,每批新工人进厂都要在工作室接受技能培训。

    他的同事说,吕义聪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但工作中的他依然努力勤奋,生活中的他依然谦虚朴实。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