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田天 陈思宇)从兔身上取出干细胞,放在3D打印出的支架上,在体外经过4周的培养,再接种至裸鼠皮下培养,最终可以长出所需要的软骨组织,这是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运用3D打印技术所做的尝试。在此基础上,11月4日,南京医科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在南医大附属南京医院揭牌。
3D打印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医疗领域,如将病人骨头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就可以提前打印出患者骨头模型供医生提前演练,确保手术时更加稳定和精准。目前,由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江苏省数字医学学会主任委员王黎明领衔的研究已实现骨骼、血管、肿瘤等组织的3D打印,并逐步尝试开展将3D打印出的骨骼“假体”,直接填充在手术缺损的部位。
南医大附属南京医院骨科姚庆强介绍:“我们已经能够应用这种技术‘制造’出兔肩关节,这为软骨再生和修复提供可能,目前,这一研究在国内骨科领域领先。”下一阶段,研究人员将在猪身上进行相关实验,一步一步与人体机能组织接近,“将来我们有可能用这种技术完成人体的组织缺损修复。”
姚庆强介绍,软骨体外培养,需要以3D打印技术制造出“脚手架”——支架,在支架内富集骨髓血,并使用特定的方法诱导其中的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在培养完成接种至体内之后,在2年左右的时间内支架将缓慢被人体降解。在降解过程中,细胞能够及时生长填充支架降解产生的空间,成长完成之后稳定性强。
目前南医大附属南京医院骨科掌握的技术已经能够做到:从自体身上取下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自己的干细胞“养成”软骨,这就避免了异体接种的免疫排斥反应、携带病毒、潜在致癌可能性等缺点。而且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所需软骨的形状,在经过培养之后,长成的软骨大小与所需无异。姚庆强说:“3D打印与组织工程的结合,将带来个体化植入物制作及组织工程技术的革命,将极大促进器官移植、组织修复重建及再生医学等多学科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