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3日 星期二
让案例教学激活商学院课堂
——专访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秋生

    文·本报记者 林莉君 通讯员 袁 芳

    ■第二看台

    随着一阵阵掌声响起,第三届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2015)全国总决赛在北京交通大学落幕。无论是初赛的《从智造到云端——爱斯达的商业模式创新之旅》,还是复赛的《被收购的“面膜大王”去往何方?》,都可谓是精彩纷呈的案例分析盛宴。

    “通过引导学生对真实发生的社会经济热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论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等能力。案例分析是一种软硬实力的综合考察,也是对我们案例教学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张秋生告诉记者。

    案例是商学院的源头活水

    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作用中,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在提高分析能力方面,案例教学居于第一位。足够的原创案例可以更好地为案例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在张秋生看来,案例是商学院的源头活水。他说:“商学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理性的解释、总结和预测。”

    已走过近一百二十年历程的北交大经济管理学院,是中国近代管理学科的诞生地,与产业界一直有着密切的互动。“在‘知行’校训的引领下,学院形成了‘顶天立地’的商学文化,‘顶天’就是高水平的理论研究,‘立地’就是与产业对接。” 张秋生说。学院3个一级学科,每年有200多个产业研究和产业服务项目。“这些构成了丰富的案例研究和教学基础,而且我们还有300多名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企业家和政府经济管理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参与研究和教学,他们也给学院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案例。”

    除了为教学输送源头活水,“案例也是商学院学术新知的试验田。一个个案例组成大样本才能检验创新理论的可靠性。” 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张秋生说。在他看来,“经济管理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理论,无论是制度研究还是政策研究,都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验证。越是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越需要在实践中由点到面推广,这一过程产生的案例,就是创新理论实践性的载体。为推进管理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的发展,促进中国本土案例开发与共享,2014年3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式成立案例中心。

    案例是培育英才的营养剂

    今年4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工商管理终身教授方二博士携其EMBA学生,与北京交通大学近百名MBA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双方围绕“谷歌为什么退出中国市场”“谷歌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市场做好以及谷歌如何回到中国”进行了热烈讨论。参与讨论的35名EMBA学员中有雪佛兰北美公司的营销副总裁、摩根史丹利财务副总裁、卡特比勒的渠道开发经理等知名企业的高管。

    这种案例研讨会已经成为经管学院案例教学的一部分。“商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本,商学知识和经验通过历史的、经典的案例,通过反映前沿理论的案例,通过业界正在发生的案例传递给学生,可以说案例是商学院培育英才的营养剂。”张秋生说。

    作为MBA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北京交大经管学院近年来在学校的支持下,大力推进案例教学方式,从成果认定、经费支持等多方面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和平台,并鼓励MBA学生撰写以案例研究为主体的毕业论文,鼓励他们参加各项案例活动及比赛。

    如今,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经管学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修环节。“教学不能仅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课堂上更多地要强调思路和方法,强调案例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之外的参与者、组织者,甚至成为创业者。”张秋生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