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有约
文·庞明广
把葡萄树种在营养袋里,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通过电脑远程控制一根根插进袋子里的细管,每天定时定量给葡萄输送水及相关养分……在有“中国葡萄之乡”美誉的云南省宾川县,80后新农人孙永斌种葡萄的方式与当地百姓很不一样。
三十出头的孙永斌200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读书期间,因为家里经济困难,他卖过方便面、数码产品,还参加过创业大赛,获得省级银奖。大学毕业后,他果断选择创业,在昆明开过广告公司,还做过红酒生意。
2013年,在陪妻子回宾川老家探望父母时,看到当地成片的葡萄树,孙永斌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宾川有20多万亩葡萄,一公斤能卖到十多元。”他说,无论是当地干热的气候条件,还是政府的政策支持,都让他感受到了葡萄产业的良好前景。
实地考察后,孙永斌与两名合伙人于2014年4月共同创办了宾川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起了占地200亩的葡萄种植基地。
一名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跑到乡下种葡萄,孙永斌的举动在当地成了新闻。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没有沿用当地传统的葡萄种植方法,而是跑到遥远的上海“取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在宾川,许多农户栽种葡萄密度大,人力物力投入多,种植成本也较高。针对葡萄产业的短板,孙永斌与上海交大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专家工作站,引进全自动滴灌系统、有机质无土栽培等先进技术,打造了一座集科研、种植、销售为一体的葡萄庄园。
走进庄园里的有机质无土栽培大棚,一棵棵葡萄树种在填满椰糠(椰子壳加工成的粉末)的营养袋中,葡萄藤已有一人多高,上面挂满了一串串颗粒饱满的紫葡萄。孙永斌介绍,这是个葡萄无土栽培试验基地。“椰糠是从海南运来的,用椰糠代替土壤,可以杜绝土壤中的病虫害,不用打农药,更加生态环保。”
在离大棚几百米外的机房,一套全自动滴灌系统控制着数百亩葡萄的浇水施肥工作。通过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技术人员坐在电脑前就可以实时观测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并通过在系统中设置各项参数,精准地向葡萄树滴灌生长所需的营养。
“这套设备虽然前期投入较大,但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也使我们的管理更加精细化。”公司的一位技术人员说。
孙永斌介绍,公司科研人员通过将葡萄与红提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综合葡萄和红提两种口感的杂交品种,他将其命名为“葡提果”,还注册了“七彩云秘”的品牌商标。
“今年庄园一共出产7000件‘葡提果’,每件有2串,售价为298元,果子还没结出来就被订完了。”这位新农人说,“葡提果”口感独特、绿色健康,价格虽比当地普通葡萄高出数倍,但却供不应求。
看着这个80后干出如此突出的成绩,当地不少种植户主动前来学习。“宾川老百姓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很强,看到我们效益好,很多人都跑来庄园参观。”孙永斌说。
他告诉记者,自己未来的目标是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老百姓共同推广葡萄种植的新模式、新技术。“公司今后将每年定期开展公益培训,并为全县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