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寸土寸金的创业天堂
——看上海长宁如何助推创新创业

    金婉霞  本报记者  王 春

    对很多创业者而言,市中心是“贵”而生畏的禁足地。

    走进长宁区,繁华的大马路常被车流挤得水泄不通,路边的高楼已排得鳞次栉比,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这里寸土寸金。

    可长宁偏偏在创业者中特别“吃香”。以苏河汇、UCloud创业加U站、鼎创汇为代表的孵化器已小有名气、倍受追捧;在上海市科委组织开展的“2015年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孵化器”认定工作中,长宁共有6个基地被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孵化器,新增数量均位居全市各区县第三位。

    在有限的物理体量下,长宁是怎样挖潜,“长”出更多创客空间、孵化器的?

    互联网特色,加上无限可能

    乍看长宁的“家底”很厚,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已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平台——有政府主导的东、中、西三大科技园区;有以企业为主推动建设的科技园、创意园等;有高校、科研机构承建的国家级重要科研基地;也有市场化运作、兼具天使投资功能的众创空间等。

    看似“繁多”,实则难成“合力”,资源溢出效益不足、创业载体建设和管理空缺、成本高开,传统的孵化模式已无法满足目前创业的需要。

    “聚焦成熟型创新创业群体,通过产业园区转型、空置载体改造等多种途径,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长宁区科委主任杨东升说,集聚“互联网+”,抓住痛点,打造高品质的众创空间孵化圈。

    依托长宁自身“数字化”优势,长宁走出了“云孵化”孵化器UCloud。其首座孵化器位于长宁区的内环内,离地铁站只要走几分钟。孵化器共1000平方米,近180个工位被30多个创业团队占满,每人每月只要付200元水电费,至少能待6个月,还可以申请续期。

    不同于其他创业服务机构,“云孵化”将计算资源以水电煤那样的公共服务形式提供给社会,降低各行业互联网化的成本,且不受场地、人员限制,将无限汇聚创业资源。正是这种特性,使得UCloud颇合创业者口味,目前,UCloud的2万多家客户里,创业团队比例超过80%。此外,通过互联网化,创业资源高度集聚,打通了传统意义上创业者、投资人等各方环节,实现资源无障碍对接。以资本为例,UCloud与50多家创投机构合作,近4个月促成了70多宗投资案。

    在云孵化体系中,实体孵化器只是一个物理支点,通过调理一个创业生态体系,大量资源正注入云端的所有创业者: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帮其他团队筹钱,大数据团队提供了市场分析模块……

    长宁打破科技园、创意园、大学园、工业园等园区形态定位,由一个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协同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利用大院、大所布局调整后腾出的空间载体,推动院区合作,进行众创空间建设;对一些老园区,打破其传统的“房东式”管理模式,指导园区进行梯队式建设,形成“预备营—孵化器—加速器”三个阶段的不同载体配置,构建集投融资、创业指导、注册办理、法律咨询等创业服务为一体的园区管理新模式。

    社会化运营,四两拨千斤

    提升创新创业空间的品质和能级,很多时候,政府与其“亲力亲为”,不如“借力而行”。

    在对全区创业服务机构进行调研之后,“大力支持社会化主体运营的新型孵化器”被反复提及。今年7月,长宁区核发了上海市首家以“众创空间”为字号的企业——上海苏河汇众创空间管理有限公司。

    苏河汇创始人罗钥说,取得“身份证”,最明显的好处是:注册公司方便了。“众创空间里无论有一家、两家,甚至100家企业,现在都可以使用同一个地址来注册,将大大降低创业初期的房租成本。同时,市工商局即将在众创空间里开展电子营业执照试点,最快一天之内即可拿到电子营业执照。”

    根据原来的模式,创业者要先租房才能办公司,需要凭物业租赁协议才能去办执照。“现在,即便是只有一个大学生,他也可以来苏河汇,我们提供免费的场地、免费的注册。”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在长宁的天使投资机构,苏河汇专注于培养和投资早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目前拥有6个创业孵化基地。在两年多时间里,这里培养出了150多家优秀企业,走出一大批优秀的“80后”“90后”创业者,其中大多数已获得苏河汇和其合作伙伴累计2亿元的投资。

    “我的天使投资方法论很简单,就是快速投入。看到对的人立刻把钱给到他。”罗钥说,苏河汇每个月要看800多个项目,从中进行系统性的筛选和梳理,选出10—20家,团队“阅人无数”,已看了一万多个项目。

    目前, 长宁正在建设标准化的孵化网点,通过统一的服务平台,为创业者在区域内移动办公提供标准化的工位和会议交流场所。数月前,中国首家创始人社群办公场所Founder创业社区在长宁开张,一批初创公司入驻。这也是上海首个“联合办公”场所——不同初创企业的员工在敞开的环境里一起办公,员工直接拎包入驻,租金按照工位收取。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