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通讯员刘晓艳 记者冯国梧)“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时代在变化,大学有什么样的新使命?……近日在天津大学举办的“2015中外大学校长圆桌会议”,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校长、顶尖教育专家,围绕“大学的精神与使命”主题,分别对“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大学的机遇与挑战”“大学治理创新”三个议题展开交流讨论。
论坛中,“大学排行榜”成为中外大学校长们绕不开的话题。到底什么才是“世界一流”大学?是规模?是发表论文的数量?是所获得的资金支持?还是大学排行榜?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表示,我们的大学一定不要在“争创一流”的过程中迷失方向,要有“定力”,有洞察力,要对自己的发展很有信心,有意志力锲而不舍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为之长期努力。
美国莱斯大学校长David Leebron则认为,追求排名只会让越来越多大学趋同,并忘记自己的特质。每个大学都应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无论是大学排名还是学校规模,都不是大学精神的一部分。
“一所好的大学,其实你不用去看什么排名,你只要进去和老师、学生去谈一谈,听一听他们在想什么、怎么想问题、想什么问题,你就知道这所学校是不是世界一流了。”在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的眼中,“世界一流”的大学是面对未来,引领未来的。
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认为,较为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教师和学生;二是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教授们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提供支持和高效的服务。而在中国,大学与社会紧密结合,把知识创造和服务国家有机统一,应该是大学的价值目标和创建世界一流的必然路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最关键的要素,是要提高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方法,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与合作,聚集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与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学、科研团队交流与合作,在对真理的争论中,在与世界的竞争中,解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