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漂洋过海”几乎是必然选择。而“走出去”的最大困难之一就是缺钱。
在非洲,中国江铃汽车集团生产的卡车占据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欧洲,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光伏产品很受市场欢迎。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国内,这些企业面临微利甚至供大于求的残酷现状。
从海内转战海外,政策性金融给企业解决投资资金短缺、提升市场份额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外投资前期资金压力最大。境外银行融资价格尽管不高,但由于它们对中国企业缺乏了解,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贷款很难。”晶科能源CEO陈康平说,2015年公司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电池片生产线,仅一期项目投资就高达1亿美元,最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6000万美元贷款为其解决了资金瓶颈。
商务部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35亿美元。其中,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达73.9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58.5%。企业加速走出去的背后,处处可见政策性银行的身影。
陈康平坦言,国内光伏行业的“寒冬”仍未过去,大部分企业还在亏损状态。但到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设立生产基地,可以合理规避欧美贸易壁垒,极大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由于进出口银行的支持,晶科能源从海外设厂到海外电站开发,已经实现连续6个季度盈利。“我们现在最需要境外投资贷款支持,特别是中长期贷款支持。”陈康平说。
同样受益的还有江铃汽车。“在非洲等海外市场我们采取了‘薄利多销’的销售策略,在融资需求上也就更追求低成本。”江铃进出口公司财务总监孙晓泉告诉记者,政策性银行不仅融资成本更低,更宝贵的是在流动性紧缩或市场拿钱很难的时候,政策性银行不抽贷惜贷,依然提供稳定的信贷支持。
为了让江铃汽车在海外卖得更多更好,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一次性给予100亿元综合授信,并注入9亿元政策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卖方信贷和3亿元进口信贷资金。用进出口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郑丽的话说,这是一套支持企业“优进优出”的组合拳。
“进出口银行提供的进口信贷和出口信贷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政策性出口信贷大幅降低企业财务成本;进口信贷的大量注入更是增强了企业购买原材料尤其是高端材料的议价能力。”孙晓泉表示,得到进出口银行支持后,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超过了30%。
孙晓泉告诉记者,江铃汽车出口量仍在增长,主要出口国家已经超过100个,基本集中在非洲、拉丁美洲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其中,非洲的汽车消费才刚刚起步,对轻卡、皮卡等车型的需求很大,是一片非常广阔的市场。
据郑丽介绍,以国际产能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境外投资,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布局项目,目前已成为进出口银行重点支持的领域。根据国家要求,进出口银行出台了出口买方信贷融资政策,即以境外进口方为融资主体,为境外进口方进口企业产品解决资金需求,这样企业可以不掏一分一厘,就能实现产品出口和降低资产负债率等多重目标。
据统计,进出口银行江西分行自2013年成立以来,支持外贸贷款余额就已翻番增长至134.21亿元,其中每年新增贷款的50%以上用于解决企业进出口贸易生产资金。而整个进出口银行仅2014年至2015年6月,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签订项目300多个,累计签约金额超过2300亿元。(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