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常征和陈建保只要一有空就会掏出手机“刷”几下,虽已年逾不惑却成了地道的“手机控”,但他们“刷”的既不是微博,也不是微信,而是一款刚刚上线的手机应用——乌兰察布市科技移动信息服务平台。
农民与专家的“零距离”接触
常征和陈建保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科技特派员,像他们一样的农业技术专家如今有了一个新帮手。7月30日,乌兰察布市科技移动信息应用正式上线。当地农牧民如果遇到技术难题,拿出手机写下问题、上传照片、再点击发布,简单几步便可轻松完成咨询环节。
打开乌市科技信息服务应用,点击“专家答疑”板块,农民提出的病虫害问题都得到了专家的署名回答。提交问题时,除了文字和图片外,农牧民还可附上手机号,专家看到问题后也可电话答疑。
“以前主要是通过划片建立科技服务站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但技术进乡入户比较困难。”乌兰察布市科技局副局长兰云峰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该平台上线后,农民的一个难题可以同时被所有在线专家看到,形成了“点对面”的问询模式,打通了科技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
从技术支持走向综合服务
除了技术服务外,平台还设计了“政策法规”“农畜产品行情”等法务、电商、资讯服务,为用户提供综合性支持。
“供求信息”栏目下设“供应信息”和“求购信息”子模块,有需要的农牧民便可在此发布买卖信息。“出售羊羔”“出售甘蓝”“求购草籽”……农牧产品的供需在这个平台实现了对接,完成线上交易。“目前就是买卖信息的交换,后期版本升级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交易功能,实现更精准的对接。”手机应用后台负责人张海龙说。
点开“农畜产品行情”,它既为商家开辟了宣传渠道,也有面向农牧民的行情发布。而在“政策法规”栏目,可以查阅到国家、自治区及本地不同层级的政策法规。
平台搭建与管理“两手抓”
实现高效的科技服务离不开智力资源,整合专家团队成为平台搭建的关键。“在线专家主要是乌兰察布市科技特派员。平台启动后,组织手机应用使用培训,提出每年必须回答60条的最低要求。”兰云峰向记者介绍。
虽然平台为农民与专家搭建起了沟通平台,但却没有实现即时交互。兰云峰表示,准确是第一要义。“没有审核,如果给农民传递了错误信息,将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后台收集专家的反馈后,会有专业人员进行审核,然后归纳出最优解答发布到线上。”
看到乌兰察布市手机平台的发展,山西省的科技人员表示,其他地方也有过类似的尝试,但推广不下去,用户教育是一个难题。“平台设立了信息员推广制度。不懂手机操作的农民先把问题告诉信息员,再由信息员上传至平台。”张海龙说,下一步他们希望让不同行业的人都参与进来,农业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助推“三农”发展。
(科技日报乌兰察布8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