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30日 星期四
茶叶禁用农药真的无解么?
文·实习生 王 杰

    ■宏观视野 

    据7月28日《新京报》报道,今年以来,各地食药监部门在茶叶中多次检出了农药三氯杀螨醇超标。禁用18年的农药为何“阴魂不散”?这真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早在1997年6月,农业部就发文禁止在茶树上使用三氯杀螨醇。此外,三氯杀螨醇生产的中间原料是DDT,属于《斯德哥尔摩公约》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为公约签约国,2007年国务院明确将限期淘汰DDT的生产和使用,关停非封闭的三氯杀螨醇生产。

    对于茶叶违规使用农药问题,有关方面回应称,我国茶叶种植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散户,较分散,对一些茶农散户非法使用农药的情况,监管难度大。

    上述理由,的确是当前实际情况。但是否意味着这个问题无法解决?笔者认为并非如此。

    在农副产品进入工业化生产进程中,不论是法国葡萄、加州柑橘等都曾和茶叶一样遇到类似的发展困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茶业生产模式改革也有着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和大多数农副产品一样,茶业发展面临的第一大困境便是茶叶种植的分散化。从零散的茶农手中购得茶叶,才能使之进入生产销售领域。但目前,茶叶厂商与茶叶种植上几乎脱节,厂商收购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如何将茶种植与茶叶生产联系起来,将茶叶从种植、生产再到销售纳入一体化、标准化的管理是整个中国茶业首先需要思考的。

    而针对目前出现的茶业管理无力的现状,行业内仍可通过自发建立介于官方与平民的行业协会,在茶园建设许可、茶种植技术、茶叶生产技术、茶叶市场准入、售后反馈与保障等方面弥补政府部门在专业性方面的缺失,在茶叶生产的各个环节确定统一标准,在为茶业保驾护航的同时,形成整个茶业市场的有机互动,使茶农、茶商、消费者都能从中获利。

    目前“互联网+”正热,“互联网+农业”意味着建立农副产品可追溯系统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茶叶也应不例外。这不仅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对茶叶生产实行全程监管,更意味着茶业问题的可追责。茶叶生产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能确定具体责任人,不仅给了消费者一个信任的理由,也给了无论是工人、茶商还是茶农一份压力。茶叶生产过程可追溯,也是茶业发展的透明化。

    茶,作为与咖啡、可可齐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茶叶市场巨大。而中国茶业若不改变“大而不强”的现状,便只能在激烈的茶业竞争中落于人后。现今中国只有用成熟先进的茶叶生产管理制度,重新打造中国茶叶新形象,才有机会重回中国茶的黄金时代。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