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16日 星期四
医养结合模式未来在哪?
□ 向 文

■一周视点

    日前,宛西制药在我国东北“漠河·北极村”开设了一家“医养结合”模式的养生院,这是宛西制药继推出食品、药店之后,进军养生院的重要举措,也是其打造“大健康”产业的重要一部分。据了解,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和近几年大健康产业的成功运作,目前为止,宛西制药的“仲景”品牌价值已达65.92亿元。

    今年两会上,一些政协委员提出“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值得推广,这掀起了医养结合模式的热潮,除了公办的医疗机构之外,企业也投入巨额资金打造“医养结合”模式的养生院。

    北极村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县,原始森林覆盖率94%,负氧离子含量高,肥沃的黑土地培育了丰富的有机食材,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食物有机、水纯净,这些是健康必需品,是办养生院的绝佳之地。宛西制药为此投入1.5亿元建造养生院,希望利用自身的医、药、中医养生的优势建立独特的高标准养生院。然而,北极村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生活成本高,养生院以养生为主,人们是否能够抛弃自己的生活,到这里来养老?人气是困扰宛西制药和其他企业建立养生院的极大难题。

    与企业投入的“医养结合”模式相比,公立“医养结合”模式不乏人气,却面临医保报销、医护人员少等一系列政策难题。长期以来,我国医疗由卫生系统管理,养老由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只管养老,医护水平不高,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医疗机构只管治病,不管养老,二者不对接,这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带来不便。

    民政部统计,到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亿,占总人口14.9%,失能老年人数达到3750万,占老年人口的18.53%。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共约100万,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30万左右,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5万人。我国一些城市已经开展社区家庭病床、医疗“专护”等试点,并希望将医疗“专护”、机构养老的“老护”、社区的“家护”统一合并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2015年之前,“家护”和“老护”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96%、患者自付4%;“专护”由基金支付90%、自付10%。参保人在享受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待遇期间,不再重复享受基本医保住院、门诊大病、普通门诊等相关待遇。这些探索都是尝试破解“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的难题。

    在笔者看来,“医养结合”是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这种养老模式契合老年人的需要。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必然趋势,无论是企业投资办的养生院,还是政府办的医养结合模式,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企业投入巨额资金办的养生院,除了盈利之外,也应放下身段,设置合理价格,为更多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