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县是集“老少边山穷”于一身的国定贫困县,是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后发展欠发达地区。
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德保县如何立足后发展、欠发达县情,加快发展步伐,实现赶超进位,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广西德保县县长石永超。
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
走追赶型发展道路
记者:德保县是一个后发展欠发达特征明显的县份,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首先能否介绍一下德保县当前的发展形势?
石永超:作为后发展山区、欠发达地区,德保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速度不快,发展不足、贫困面广仍是最大县情,群众期盼加快发展、早日奔小康的愿望非常强烈。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总量提质,分量提速,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强化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扶贫攻坚,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扩大区域开放合作,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在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对德保县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但辩证来看,新常态蕴含新机遇,特别是后发展地区蕴含的机遇更多。新常态下,政府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市场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利于释放市场活力,让全民创新创业激情充分迸发。新常态下,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注重扶贫攻坚,更加注重生态建设,这将给德保县争取上级支持提供更多的空间,为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面对新常态,我们没有任何掉队和落伍的资本,也没有放慢发展速度的理由,更不能把它作为经济下滑的借口。面对新常态,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换挡减速,我们才有加速追赶的可能。我们必须坚定奋力追赶的决心,以进取的心态对待新常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走一条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追赶型发展道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总量提质,分量提速,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强化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扶贫攻坚,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扩大区域开放合作,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
突出工业转型升级
提升产业支撑能力
记者: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加快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能够迅速提高县域经济实力。德保县怎样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石永超:对经济较为落后、属国家级贫困县份的德保县而言,发展仍然是主旋律,要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使全县的经济社会跨上新台阶。我们要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加快实施“生态工业县”战略,积极开展工业化攻坚战,加快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县域经济总量。
积极推动“一园多区”发展。结合园区规划与产业带、城镇带规划,重新修编德保县工业发展规划、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重点打造隆桑至县城和县城至马隘工业走廊,按照产业相近、相对集聚原则,着力打造“一园多区”。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铝工业园区、农民工创业园道路、供水、排污等配套设施项目。规范园区用地管理,盘活存量土地。壮大园区经济规模,努力打造百亿园区。
全力壮大优势产业规模。继续加强华银铝生产运营的协调服务,加快完成大岭屯、晚江屯安置搬迁工作,保障企业满负荷生产。推进锰冶炼企业整合,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铜产业,整合勘探,提高企业产能。壮大酒产业,通过整合和引进先进技术,促其上规入统。发展石材产业。
推进产业链加速延伸。全力推进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发展非冶金化学铝产业,加快引进精铝、高纯铝产品项目。大力发展锰产业精深加工,促进锰行业结构优化。不断扩大养生保健酒生产规模,积极往下游、高端产品探索,力争在保健养生、生物制药产业有新突破。积极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引进光伏发电项目。
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规上企业规模。深入实施“企业上规模工程”。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非公有制强优企业培育计划。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强化工业运行协调服务。继续深入开展工业化攻坚战服务企业年活动,实行项目“五个一”工作机制,加强煤电油运的协调,着力解决矿山征租地、生产原料运输及保障、项目用地及融资等问题。完善锰产业发展扶持方案,进一步加大对涉锰困难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狠抓企业清洁生产和日常节能督查,强化工业能耗控制。进一步提升“质量兴县”水平,加大对企业产品的质量监督。
突出壮大旅游产业
提升三产发展水平
记者: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保县文化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山青水秀,民族风情浓郁,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既有资源的优势,也有政策的机遇,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如何通过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石永超: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大力实施“旅游文化县”战略,紧紧围绕积极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以旅游业为龙头纵深融合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真正形成“一产带三产、三产促一产、一三产互动”的良好局面。
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深入实施旅游业赶超跨越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编制《德保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申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推进城关镇、都安乡特色旅游名镇(乡)创建工作。抓好旅游项目策划、包装,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旅游项目融资担保基金的设立。抓好旅游景区“提质升级”工程和旅游星级体系建设。深入挖掘矮马、红枫、脐橙、湿地、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着力开发旅游商品,打造休闲游、生态游、观光游、养生游、民族风情体验游等主题旅游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加大旅游市场营销,深入实施“引客入德”工程,积极融入“百色旅游年”系列活动,筹办好红枫文化旅游观赏月。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巩固提升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服务型经济,建立健全面向群众的各类服务体系。积极融入“南菜北运”工程,大力推销德保果蔬、脐橙等特色产品。推进城乡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抓好龙光乡边境市场建设项目。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本地企业建设网上商城,扩大网上销售。培育发展限上企业。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政策,完善工资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调整和增长机制,提高中低居民收入,让群众想消费,能消费,敢消费。扩大和提升对外贸易,切实做好外贸进出口工作。
突出抓好扶贫攻坚
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记者:扶贫开发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对扶贫攻坚寄予厚望,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德保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典型贫困县,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滇桂黔石漠化区综合治理县,如何加快扶贫开发?
石永超:贫穷就是我们县最大的县情、最大的现状。百色是全国全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我们德保也是百色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现实仍未根本改变,已成为影响德保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难题。我们要把精准扶贫作为主攻方向,扎实抓好教育扶贫、信贷金融扶贫、生态移民扶贫,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克最大难关。
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在完成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好“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干部“下基层、进万家、结穷亲”和“民营企业扶持贫困村”结对帮扶活动,对接实施好中直、区直单位定点扶贫和广州市及区内市县的对口扶贫协作,推进“六个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当年脱贫的贫困户至少获得一项以上的项目扶持。
抓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组织实施“村屯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贫困村信息化、生态移民安置”等重点工作,改善贫困农村的水、电、路、住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深入实施烤烟、甘蔗、水果、中药材、田七种植和肉鸡、蛋鸡、黑猪养殖等产业,使全县49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均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至少参与一项特色增收产业项目。
大力实施教育扶贫。统筹发展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文化科技素质。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雨露计划”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县职业学校、各类培训中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家课堂等阵地,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形成多元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体系,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队伍。
突出惠民利民便民
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记者:民生问题意义重大,事关党的执政之基;民生工作又很细小,大都是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百姓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那些事。对于德保县来说,如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石永超:发展民生事业,让发展成果充分惠及广大百姓,是人民政府应尽的职责。人民生活总体越来越好,但我们时刻都要想着那些生活中还有难处的群众。我们将满腔热情做好民生工作,特别是做好民生项目、基本生活保障和各项社会事业,让所有需要帮助的老百姓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继续筹措资金,从群众热切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入手,实施好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深入实施教育事业发展“八大工程”。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建设。完善中小学、幼儿园附属设施建设,推进区级示范性特殊教育学校和壮汉双语“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深入实施集团化办园试点工作,创建一批县级、市级一类园和民办优秀园。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做好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1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德保县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传染病监测、疫情评估和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德保县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提升“幸福家园”人口计生综合服务建设平台水平。抓好“幸福家庭”示范创建工作。稳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优化升级。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力度。加强文化市场安全监管,开展好“百团千场”等文体活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德保县社会保险全覆盖成果。深化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救灾预警、灾害评估等机制。千方百计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深入实施就业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加快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支持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自主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就业。推进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落实好乡镇(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待遇问题。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机构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提高德保县食品安全工作力度,确保“舌尖上”的安全。